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8 (第2/3页)
田地罢了。 这个势头,根本就制不住。 可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他动手了,就是跟整个天下为敌了。所以,听林黛玉这么一说,不觉心有戚戚。 林黛玉道:“圣上,臣女跟着jiejie一起学管家的时候。就曾经为了庄子上收留流民的事儿起过争执。臣女很担心那些流民们会闹事儿,曾经想着要限制庄子上收留的流民,但是,臣女的jiejie却不肯,还对臣女说。只有手下的流民多了,作坊里的位置才会显得少,也只有让那些作坊里的人看到外头有许许多多的人等着他们犯了错儿。从作坊里出来,这些人才会安安稳稳的不敢闹事儿。这个法子不但适用于被安置在作坊里做工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庄户们。也只有这样,那些流民也好,那些庄户也好,才会珍惜眼下的一切,不敢做不该做的事儿。” 皇帝道:“哦?这样听起来,似乎对那些百姓们更加不利了呢。” “启禀圣上。其实jiejie说过的这话儿,臣女已经在心底揣摩过许多次了。臣女认为,高门大户之所以会不停到底采买土地。那是因为高门大户们相信自己手里的田地哪怕是再多,也能够找得到人耕种。而百姓们之所以困苦,那是因为百姓们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没了土地,就等于绝了生路,就只能乞讨或者卖身为奴。换而言之,高门大户们是有得选择,而百姓之家则是没有选择,所以高门大户不愁衣食,而百姓则为了一口饭食终日奔波。” 有得选择,自然就可以抬着架子,没得选择,就只有求人的份儿。 这话皇帝懂,在场的官吏们也懂。但是他们都没有想过还有将之颠倒过来的可能。 左相不愧是能够坐到百官之中第一把交椅的人物,他第一个反应过来,道:“依你的意思是,可以利用众多的作坊,让百姓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之上。如果朝廷适度地放开对工匠的轻贱,再让百姓看到在作坊里做工可以拿到更多的钱粮,过得更好,自然就会去作坊里做事。如此一来,去作坊里做事的人多了,那些高门大户凑不齐耕地的人手,又要缴纳赋税,自然就只有将手里的田地卖出去一部分,可是这样?” “是的。相爷。”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这对高门大户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真正农忙的时节,每年也就那么几天而已。像耕地翻土之类的活计,也不要多劳累,有牛有犁的话,只要两三个人就可以一日种上不少地。最多,也不过是在丰收的时节让人帮忙收割一下粮食而已。那个时候,那些高门大户们往各个作坊里借人,只怕各个作坊也不好拦着吧?如此,也只会让土地兼并更加严重而已。” 太子马上就道:“左相大人真是太严厉了。不过,孤倒是认为这个法子不失为一个安抚流民的好法子。朝廷每年拨下去那么多的钱粮,可是真正到了百姓手里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何况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那些流民,吃那种嗟来之食,还要担心有没有下一顿,可是一份长长久久的活计,却能够保证他的一条生路不是?” 身为自幼在皇帝身边见识过事情的皇太子,他的眼界自然是开阔的。对于太子而言,只要是好的,他就会采纳。何况这个法子的确能够安抚人心。 户部尚书道:“是啊,左相大人,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的。天下年年闹灾,朝廷又是年年减免赋税年年发下钱粮,再这样下去,国库只怕真的要见底了。” 国库见底。 对于以农耕为主的封建国家,国库见底可是不详的预兆,不要说皇帝里,就是那些在场的官员们都知道,国库空虚意味着什么。 户部尚书这话一出口,就是皇帝也要退让,更不要说左相了。 礼部尚书道:“圣上,既然建立作坊乃是大势所趋,那么还是请户部尽快将银钱拨下来。给匠户们入籍可是要不少钱粮的。从住所到安置的作坊,那都是不小的花费。” 户部尚书道:“方才左相大人也说了,要适当地放开对匠户们的轻贱。如果急急忙忙地将这些流民也入了匠户,是不是对他们不太好?这可是真的将这些人从良民变成了贱民了。而且卖身为奴还有赎身的一天,入了匠户,就是子子孙孙的事儿了。只怕这会成为流民们进作坊的阻碍吧?而且。国库空虚,还真的拿不出银钱来给流民置办住所和各种作坊呢。” 刑部尚书道:“圣上,以微臣只见,还是不要让下面的流民们入匠户籍了。若是入了匠户,只怕么呀多少人愿意去作坊工作了。” 兵部尚书马上接口道:“那怎么行。兵部下面也有好些匠户呢。如果不让这些流民入了匠户,对工部的那些是不是不太公平?而且工部还有好些要紧事物是不能让外头知道的。” 兵部尚书指的是什么。皇帝当然知道。工部手里还有好些军功作坊,像制造弓箭和制式甲胄武器,自然都是在工部的作坊里完成的。这些东西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就透漏了出去。那可是很容易被人推断出来,也是非常容易被人烧掉的地方。作为兵部尚书,自然是不想看到的。 站在兵部尚书这一边的。还有朝廷的将领们。只有那些见识过战场的人才会体会武器和甲胄的重要性。他们自然也是不愿意看到消息泄露,然后给了别人可乘之机。不论是东西泄露出去,使得可能让敌人提高战斗力。还是被人毁了那些作坊,这都是他们不允许的。 这些人首先跪下来求皇帝,要求皇帝将这些工匠们也入了匠户籍。 见这里乱糟糟的,还闹出了这样的笑话,皇帝心里也不舒坦。只是,他也知道那些军务作坊的厉害。只是一面是嗷嗷待哺的百姓,一面是即将见底的国库,就是个再不懂事儿的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