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7果子 (第2/4页)
是选够了自己真正缺少的东西,才会有余钱添置些别的,这个时候再给些添头,就会让对方觉得花了一份的银钱置办了两样东西。很合算。其实,这添头的价钱已经包涵在人家选购的东西里头了。” “如果是做富贵人家的的生意呢?” “那自然是要相反才是。富贵人家不缺银钱,人家要的是面子。所以用那种价钱又高又稀有的物件做添头反而会让那些人觉得有面子,愿意为此砸银子呢。富贵人家往往会为了面子砸下很多很多的银钱,到了最后。绝对会超过添头的价值的。” “这是宝jiejie家里的经验之谈么?” 薛宝钗这才反应过来,她知道,其实自己出身商贾之家才是自己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那些种地的泥腿子们在朝廷律法上也比自己家高一些。如果自己不好好回答的话,错的就是自己了。偏偏史湘云的话问得刁钻,又不好拖拖拉拉的不回答。 薛宝钗只得道:“一株秧苗一文钱,这才是我最佩服林大meimei林meimei的地方。如果这一株秧苗真的要一文钱的话,这秧苗就比麦苗稻秧要贵许多了。因为一万粒稻谷才一斤左右,可这一斤稻谷才多少银钱?虽七八xs钱不多,可是对于那些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们来说,这一文钱可能要花一番力气才能够弄到呢。如此,得了这秧苗之后,他们才会小心看顾,不然,林大meimei林meimei家里花了大力气弄来的红苕,也不过是被别人当成了路边的野草,随意丢弃而已。” 史湘云道:“原来如此,倒是我疏漏寡闻了。还是宝jiejie在这人情世故上面通达。” 薛宝钗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却看见了贾母的神色,只得转口道:“不过是这红苕的事儿在外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以才特地让人去打听了而已,也算不得什么呢。不过我听说大老爷也跟着种了好多好多的红苕,也不知道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贾母皱了皱眉头道:“老大也在弄这个?好好的正经爵爷,不务正业,天天弄些有的没有的,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这屋里就贾母和二房的几个人在,史湘云也是一心想做宝二奶奶,自然是不会愿意给贾赦说话的。至于其他人,越发不愿意提起大房的好了。 正在这个时候,惜春就拎着一只小篮子进来了。她早就在门口听见了贾母的话,故意重重地踏着脚丫子进来,口中还道:“老太太,老太太,是不是又有人让您不开心了?说出来,孙女儿去给老太太出气。” 贾母早就让小丫头搬了个绣花墩来,让嬷嬷们抱着惜春坐了,这才有时间对跟在后面才进来的尤氏道:“怎么这个时候,你们姑嫂两个就过来了?” 尤氏知道是贾母嫌弃自己姑嫂两个过来得晚了。觉得自己姑嫂两个对贾宝玉未免不太上心,所以才会有次一问。 尤氏恨不得现在转身就走,可惜,今天她可是有事情来的,事情没有办好,不要说自己的小姑子惜春了。就是自己的公公、自己的丈夫也一样不会放过自己。毕竟是关系到宗族存亡的大事儿。 尤氏在地上赔笑道:“老太太,是侄孙媳妇儿失礼了,我们老爷回来的时候,就曾经发过话,要我注意家里的开支。也多留心些,不能随意糟蹋东西,但凡有些结余。就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也好给族里添些祭田什么的。只是侄孙媳妇儿实在是愚钝,到今日,才堪堪给族里添了百余亩地,这些田地之前都是有主儿的,也着实琐碎,倒是让老太太笑话了。” 贾母指着尤氏道:“你呀,你还不知道你那个公爹。最是古怪,好好的中了进士,居然跑去做了道士。如今又来折腾这些有的没有的,真真是没事儿找事儿。你也别太顺着他了。” 尤氏道:“老太太,毕竟我是我们贾氏一族京里这一支的宗妇。这祭田的事儿本来就该是我多费些心思的。只是我进门这么些年来,这族里的祭田也不见增加多少,侄孙媳妇儿实在是惭愧。也亏得我们老爷坚持,今年才添了这一百多亩的祭田,这一年就是一百多亩,两年就是两百多亩,十年下来就是千余亩良田了。有了这么多的良田,家学里的学生们也能够多添置些笔墨多添置些书籍,也能够……” 贾母听见什么家学的事儿,更加不耐烦了:“好了好了,你跟我说这个做什么?对了,我听说你那儿媳妇儿的兄弟回家去了?” 尤氏红着脸道:“是的,老太太。钟哥儿连着两回家学里考试都没有过,就被劝回家去了。” 贾母摇摇头,道:“糊涂糊涂,这秦小相公可是你那儿媳妇儿的弟弟,怎么好端端的,就撵起了亲戚来了?” 尤氏低声道:“可是,他读书没有过关……” “你呀,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看在她jiejie的份儿上,你也不能这样……” 不等贾母说完,惜春就抢着道:“老太太,蓉儿媳妇是蓉儿媳妇,他兄弟是他兄弟。蓉儿媳妇既然嫁了蓉儿,就是我们贾家的人了,那娘家兄弟也不过是外人而已。这家学关系到我们贾家的子孙后代,怎么能够为了一个外人坏了规矩?人是被我父亲抓到的,也是被我父亲撵走的,不要说蓉儿媳妇不在京里,就是她在我们跟前,我父亲发话了,她也只有乖乖照做的份儿?而且,这事儿是蓉儿媳妇她兄弟自己不好,不好好读书,反而天天混日子,还逃学,跟不上功课又能够怪得了谁来?” 贾母给惜春着实呛了一下,可是又不好拿惜春撒气。惜春到底是个小孩子,说的也是正理,即便是她这个荣国府的老太太,在添置祭田的事儿上也只能退避三舍。因为这京里的八房的前族长是贾敬,现任族长是贾珍,宗族嫡支是宁国府,荣国府的上上下下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宁国府给族里添置祭田的时候,没有叫荣国府一样出银子已经是很客气了。 不过,贾母还是不高兴,道:“你父亲也真是的,这添置祭田这样的大事儿怎么就不跟我们打个招呼呢?添置祭田可是族里的大事儿呢。” 尤氏赔笑道:“是啊,老太太,之前也有人在我们老爷跟前这么说过,可是我们老爷说,老太太这边欠着朝廷好几十万、近一百万两银子的亏空。听说之前大老爷为了弥补亏空,把自己心爱的古董玩器都卖了,才凑上银子。这荣国府既然有这样大的亏空,想必也没有多少余钱,所以我们老爷就没有跟老太太说了。” 贾母一愣道:“亏空?老大还了亏空?” “是的,老太太。” 贾母道:“哼,这个老大,也不知道为子孙多算计着些,还以为家里有着金山银山呢?他以为我不知道这亏空的事儿么?那是当年接驾的时候欠下的,我们也没有乱花,都用在了先帝身上,不然,谁家买这个虚热闹去?这些亏空既然已经欠下了。朝廷又迟迟没有催缴,自然会有一笔勾销的那一天。他现在就急着还算什么?钱多烧手么?” 尤氏不敢接口,却见自己的小姑子冷哼一声,赶紧给惜春打眼色。 惜春也知道这亏空的事儿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贾母毕竟是长辈,而且今天她们是有任务来的,而不是专门来跟贾母为了亏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