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无剧情,慎订阅,科普除夕的由来!】 (第1/1页)
烤羊必不可少的程序,那就是涂抹烤汁! 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于是胡小刀就顺便向观众们,介绍起了华国传统节日——除夕、守岁,压岁钱的由来。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 每当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它就会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于是每到腊月底,人们只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夕再次袭来! 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 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 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 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它因为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 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相信我,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 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了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 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时间缓缓流逝! 子夜! “嗷——” 村外传来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 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大声告诉村民们:“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话毕,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 孩子来到村外,见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 “这红布条,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过年,都会挂的红灯笼。”胡小刀特意解释一番,接着往下讲。 “夕”被红灯笼所惊吓,不敢进村,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这时孩子大声地喊道:“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 可是—— 乡村们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 趁着这个瞬间,“夕”用它头上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 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是从这里开始。”胡小刀再次解释。 话说“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它被“夕”挑死了。 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为了纪念这个聪明的小孩,乡村们便把这一天,称之为“年夜”。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 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版本的释义,它叫做——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兽”。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 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