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二、青春放歌 (第2/3页)
了。 芳华坐在山路边的枯草上休息。 这里大概太高太冷,没有了高大的乔木,只有草类蕨类等低矮的植物。这一片草地也许历经寒冬后还没进入春天吧,仍然是枯黄的。 芳华边喝水,边慢慢吃点东西,还有空闲四处打量周围。有几个落后的游人跟她打招呼,让她跟上。她笑着谢谢了。 歇了十几分钟后,芳华感觉情况好多了,又起来继续爬山。这次没有了背包,果然是要轻松得多。芳华走走缓缓,但一直没再停下脚步。 她不时回望着东边的天际,晨曦越来越亮,但是太阳仍然没有出来。加油啊!还有希望在日出前登顶。芳华暗暗给自己鼓劲。 山顶观日出的小亭子越来越近了。 终于,王菊冲过来,一把抱住芳华:“太好了,你终于到了!”芳华瘫在她怀里,喘了几口气才缓过来。 山顶很冷,出了一身汗的芳华赶紧拿出外套穿上。 刚穿好衣服,就听到周围的人喊了起来:“出来了!出来了!” 回头望去,一个夺目的亮点从东方天际那早已燃烧酝酿了半天的绚烂红霞中露了出来。很快地,亮点越变越大,成为了一轮小小的红日。 金红色的霞光映照在所有人身上,脸上。人们欢呼着:“太美了!太壮观了!” 又有人指着大家后面说:“你们看那里,那才壮观啊!” 大家都回头望向西方,只见连绵的石头群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霞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神圣而庄严。那就是西岭雪山真正的主峰,海拔5000多米的“大雪塘”,还没被人登顶过呢。 “哇!日照金山!”刚刚经历一番体能极限考验、但是成功战胜了自我的芳华,也不禁欢呼起来。 周围的人也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山顶上“日照金山”的欢呼声响成一片。 所有人都纷纷抓紧时间拍照,让这转瞬即逝的绚丽壮观景色能常留记忆中。 芳华也用傻瓜相机拍了几张。不过,她很清楚这傻瓜的效果是不能和专业相机比的。所以,她不由对那位占据了红石尖制高点的最佳位置,正在不断拍照的背包客充满了羡慕。 天色开始大亮,霞光也褪去了,红日也渐变成金色的骄阳。 人们纷纷四散下山。芳华和王菊也开始下山,朝日月坪方向走去。 从红石尖下来是阴阳界。因为这里是分水岭,常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山岭两侧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观,故因此得名。但是,今天是个艳阳天,天空万里无云,纯净的蓝天是只有高原地区才能看得到的。 走在阴阳界,如同走在鱼背脊梁上。路旁参天的树木很多,抬头想看树顶,头上的帽子就掉了。 老树枝桠如虬龙盘绕,但因为是针叶林,树林内并不阴暗,阳光的光柱在这里随处可见。可惜没有了山下常见的松鼠,也没听到鸟叫了。 转出一片树林,看到东面的山坡中部,突出了一块巨岩,如一只青蛙望天。山谷中有一片洁白的云朵慢慢地向那青蛙石飘来。 云无心以出岫。 芳华指着那云说:“看,我们现在可是在云层之上啊!” 王菊也说:“是啊,成了仙人了!” 这时,她们也发现那青蛙巨岩的背上,还有四五个年轻人在那里赏景呢。其他人都坐着,有一个人面朝外站着,对着那白云高举着双手。 再走近些,才听到他是在唱歌呢:“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嗬,真有兴致啊!多半也是来自成都某大学的学生吧。 话说,刚才看日出的人就大多是年轻人,三四十个人除了一家四口人和几个中年人,其他都像是学生。不过一天就这么点游客,这景区还真是“原始”啊。 芳华和王菊停在正对着青蛙石的山顶上,听那青年唱歌。 唱得真是不错,一曲唱完,芳华和王菊也跟着他的同伴一起给他叫好。 山下的人看到山顶上有两个女孩,就喊:“嗨——,你们下来嘛——” 他们几人齐声喊,山谷中也有了回声:“来嘛——来嘛——” 芳华和王菊都笑了,旅行在外的人一放松就容易放浪形骸了。 王菊也双手作喇叭状比在嘴边,喊道:“我们不下来了——我们要走了——” 下面的学生也喊:“meimei别走啊——唱支歌再走嘛——” 王菊又喊:“我们唱得不好——不唱了——” 山下的年轻人又起哄:“meimei唱得好——唱一个再走嘛——” 离得远,谁也看不清谁的脸,所以大家才这么放得开吧! 芳华对王菊说:“你就唱一个嘛,反正谁也看不见谁!” 王菊也是个脾气直率的人,就说:“那唱什么呢?” 芳华顺口说:“我爱祖国的蓝天,多应景啊!” 王菊“啊”了一声:“我记不住歌词!”是啊,估计大家都一样,流行歌曲倒是因为天天唱,更容易记得住。 芳华只好说:“那你想起来什么,就唱什么好了!” 王菊一张口唱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 芳华差点笑喷了,怎么唱起这个来了,现在是五一又不是国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