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5、若人生只如初见的初恋情怀 (第2/2页)
不时的念上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初只道是寻常。”可是林如海早逝,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晴雯没有穿越过来,他们也能爱下去,然后和原著上一样,一个身亡,一个心死。 可是晴雯偏偏就来了,说动了林如海。林如海最后向女儿揭示现实世界的残酷。从此黛玉的初恋就在那一年的寒冬夭折了。 因为黛玉被迫长大了,而还是懵懂顽童的宝玉在贾母的羽翼下顽强的拒绝成长。一个成长了,一个留在了原地,她们感情上的共鸣没有了,心灵自然越走越远。所以她明白,他不是她的良缘。 而心灵上长大了的黛玉也知道自己没有任性的放纵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权利。 就这样,悬崖勒马也好,否则有一天黛玉也得写上一阕“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就是再怎么的“扬鞭那忍骤花骢”,最后还不是得“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什么?你说要是这样的话,黛玉还是会爱而死的,所以不用“满袖啼红”了,因为没有“辜负东风”。 其实不会!原著上的黛玉少不更事,更不曾有人教育她正确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她的世界太狭小,她又太单纯,所以以为爱情一定要生死相许。但是经过了事,人是要成长的。积累了世事,再眺望澄净的天空,就能明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突然的成长是一种痛。剥落的爱情更是一种痛,既然黛玉已经不得不经历突然成长的痛,晴雯希望她不要再经历剥落的爱情的痛了。还好,她没有。 如果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就像疾病,越早的断绝越好。 这样一段“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朦胧情怀的初恋,才是最美的。等到她年华老去的时候,再坐在海棠花下,回想起少年时,他还是初见时的那个似曾相识的少年。有多少美好能够是:若人生只如初见。 但是,在朦胧的心动的早期,就夭折了的爱情,却不可能大雪无痕。所以也许黛玉终其一生也不能明白自己曾经爱过一个少年,这个少年就是她青梅竹马的表兄。但是他对她终归是不同的,虽然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就想现在,她听到他人事不知的消息,她从心底会焦急,会担心。宝玉啊,你拥有这样三个出色女孩子的关心,会折寿的啊。 虽然黛玉很急,但晴雯还得实话实说:“今天是老太太的好日子,不好请神送祟,寻僧觅道的。就是老太太不计较,大老爷,老爷也不答应啊,说外人看了不像。” 黛玉听了说:“那宝玉能等……唉!”晴雯知道她要说的是,宝玉要是真的中了邪,他能挨过贾母的寿辰宴会去么?可是贾母的大寿,她这个做外甥女的能说什么,连王夫人不是也没说什么吗。 黛玉想了想说:“我还是去看看吧,没准这会子好起来了。”黛玉姑娘你怎么这么乐观起来,哪有那么好的事? 晴雯,紫鹃正要劝呢,可怎么说呢,正为难,一个小丫鬟进来,说:“大奶奶让问林姑娘还去偏厅么?等着姑娘开席呢。” 黛玉说:“姑娘们都去了?” 小丫鬟说:“二姑娘、四姑娘和琴姑娘去了。三姑娘说一会儿就去,宝姑娘没说去不去,史大姑娘说不去。” 雪雁说:“姑娘还是去吧,宝姑娘还没去呢,二姑娘,四姑娘不爱说话,把琴姑娘落了单。” 黛玉还犹豫,紫鹃说:“姑娘好歹先去席上坐坐,今天是老太太的大寿的席面,和别的不同。姑娘怎么也的去啊,可是算给老太太祝寿了。” 这么一说,黛玉就想通了,更衣去了偏厅。古代最重孝道,所以贾母的大寿比宝玉重要,连王夫人,贾政都得放下宝玉,先给贾母做寿。 席上果然只有迎春、惜春和宝琴。李纨是媳妇,虽在里面张罗,却不能和姑娘们一张席。 宝琴虽然是才貌双全,但是心机不深,这不一会儿就说到宝玉的病了。正说的这里,外头凤姐进来说:“车骑将军陈将军夫人,兵部沈侍郎的夫人,虎威将军石将军夫人想见见我们家姑娘们。”这个要求很正常,不过现在贾母怎么安排。 果然迎春纹丝不动,惜春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凤姐看了,也不能只让黛玉和宝琴出去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