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0、穿越的朝代选择 (第1/2页)
晴雯一边跑一边庆幸,幸亏这红楼世界架空,风俗多和明朝一样,所以就连女子缠足也是和明朝的世俗风情一样。要是像清朝中叶以后那种裹成残废的脚,别说跑了,走路都成问题。等带着柳湘莲到了黄花菜都不是凉了,而是馊了。 晴雯从穿越过了最庆幸的是就是红楼世界真的是以明代为基础的架空,白白被那些考据老曹家史的红学家吓的半死。想想林黛玉梳这把子头,穿着花花绿绿的大褂;薛宝钗裹着个角黍状的变形小脚;贾琏,北静王等一系列帅哥都是半秃的,梳着个猪尾巴;那能看么?要是穿到这样的红楼世界了,晴雯早一头撞死,再投胎了。 红楼世界是以明代为基础的架空,出来人发型,衣服好看外还有一个对晴雯很现实很重要的好处:就是不用裹脚。 汉族女性裹脚,最早出现于南唐的宫廷。宋朝也有,但是局限于某些士大夫家庭和青楼,裹脚的方式也和后人看到的清朝后的裹脚完全不同的。宋朝的裹脚是侧裹,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换句话说就是脚型校正罢了。就是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完全没有伤筋动骨的情况,也不算痛苦,无过是对美丽的一种追求,就像21世纪女人爱美的穿高跟鞋一样,也不是很舒服,但是也不伤害到脚,还能漂亮,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且宋朝的劳动妇女是不裹脚的。 宋朝被蒙古灭掉后,汉人沦为最低贱的奴隶。绝望中,汉人把小脚当作民族文化特征坚持并扩大了,而且据说是汉族女子躲避蒙古人的侵害的一种方法,但是仍然不普及。 明朝的裹脚延续了宋朝的的裹法,也是要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就是说明朝女人就是缠足的也不会把脚缠成那些变态的残废状,缠足的缠法根本不是要缠成粽子、角黍的缠法。就是脚还是正常的,健康的。就是这样的缠法,也不是完全普及。 据说明朝皇帝选妃子,是要求把裹小脚的排除在外,因为小脚不是良家妇女的特征。看就可以看出那时候小脚其实是有钱人的醉生梦死和腐朽的癖好。 就是说明朝的裹脚女人的脚都是正常健康,至少不畸形的。就像给脚穿个类似穿塑身衣的东东,来修饰漂亮的脚型罢了。 晴雯穿越的这个红楼世界就是以明代为基础的,不能说没掺上清代的东西,比如动不动就下跪,什么奴才主子的,都是清朝的变态祸害,不是汉族的习惯,不过在裹脚这一条还是明代的。所以女子们跑动完全不受阻碍,比如宝钗还能扑个蝶什么的。要是裹成清代,尤其清中叶以后的那个角黍形残废三寸金莲,还扑蝶呢,早摔的嘴啃泥了。 这不晴雯还能健步如飞。要说原本的晴雯小时候是标准的下层劳动者,按明朝的规矩,自然没有缠足的可能,到了当上大丫鬟,倒是附庸风雅的缠上了。反正因为不是要缠成变形的三角粽子、角黍状,只是为了脚型更好看,所以十几岁了再缠也是可以的,反正她天生的脚型就很好,就和21世纪牙齿本来漂亮的不用做牙齿校正一样。等现在的晴雯穿过了自然懒得缠了,也罢了,就和她在21世纪时不穿高跟鞋一样。再次庆幸明代没有清朝的时候那样,是个汉朝女人个个把脚裹成畸形猪蹄状的社会风气。 这么说你别不信,不信你去网上搜一下,看看目前出土的明代所有贵族女尸有裹脚裹成猪蹄残废状的没么?那明益宣王妃那双出土的鞋拿到现在得多少号,可以比一下,不比21世纪一般女孩子的鞋小好不。 要不再看,就能发现明朝大多数人还是不裹脚的,尤其是非贵族的民间妇女。还有,有说他们找到的清朝统治没能进入的与世隔绝,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地方,风俗是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这才是明朝遗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还有清朝福格写的上明明白白:“今据中夏之大,莫不趋之若狂,唯有八旗女子,例不缠足。京师内城民女,不裹足者十居五六,乡间不裹足者十居三四。东西粤、吴、皖、云、贵各省,乡中女子多不缠足。外此各省女子无不缠足,山、陕、甘肃此风最盛。”可见直至清中期,只是北方地区是不分女人缠足,南方妇女多不缠足。全民缠足的到晚清了。 所以要穿越的姐妹们,只有清朝之前都可以舒服的穿啊,不用担心裹脚太痛苦的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