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5、长恨此身非我有 (第2/2页)
探春听了很沮丧,又问:“巧姐是琏二嫂子生前许配给刘姥姥的孙子的?那么琏二嫂子已经去了?” 晴雯点头。 探春流着泪苦笑说:“我们贾家就这么七零八落了。” 晴雯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安慰她。 正在这时外头跟着探春的西宁王府的侍女说:“郡主可好了。” 探春才回到现在,因为她刚哭了,晴雯怕她声音沙哑,被听出来了,就回答:“郡主就好,jiejie稍等。” 晴雯赶紧给探春擦泪,好像厕间有水,晴雯给探春洗了把脸,探春也不顾计较了。晴雯还是不忍,就泄露说:“我去求过签,说兰哥儿以后必能高中的。所以三姑娘您不要太伤心。” 探春却说:“我还能到林府来,晴雯你替我求林jiejie帮忙,让我见见大嫂子,二嫂子和兰哥儿她们吧。” 晴雯为难:“可是您什么时候来啊?” 探春想了想说:“我争取五日后再来吧。” 晴雯就回答:“我和姑娘说,到时候接了她们在林家,应该让见上一面的。不过兰哥儿恐怕不行,年纪已经不一定能再见三姑娘了。” 外头又催了。探春就点点头说:“就拜托林jiejie了。” 晴雯扶着探春出去了。一到外面,探春恢复了郡主气派,所以那侍女看出探春的样子哭过,想问终于没有敢问。 探春走了,晴雯就把在厕间的事一五一十的说给了黛玉。黛玉也流泪了。 就派了晴雯去薛家找宝钗商议。 宝钗见了晴雯还奇怪,因为之前,岫烟带着贾菊去林府拜过年了,楚盈、黛玉、林栖还都给了贾菊大红包。 宝钗现在已经把自己当寡妇了,深入简出的度日。不过年节里,终于听了薛姨妈和宝琴的劝,换了鲜艳的衣服,起码外表不像寡妇了。 宝钗听了晴雯说起的探春,也哭起来。就打算接受黛玉的邀请那天带了贾菊去林府。不过李纨那边,年下黛玉也给李纨母子送来年礼,当然刘姥姥那边的巧姐儿也送了。巧姐和刘姥姥那边虽然不方便进城,也有巧姐写的亲笔信和刘姥姥的年礼——虽然是乡下东西,也是一片心意。李纨母子那边却全无动静。 果然晚上晴雯回来,去李家的紫鹃也回来了,李纨说她是寡妇不适合见郡主,而贾兰,人家王府估计不让见了,所以为了探春好,还是不来了。 黛玉有些沮丧,不过也没说什么,也不好说什么啊。晴雯想起前世里看的那些对李纨的推测,摇摇头。关于李纨,原著上写的分明:“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性格决定命运。 林黛玉虽然这个年节不大出门,也见了亲戚、闺密等人。林府的亲戚朋友里,贾府一系的亲戚败落了,其他都还是官宦人家,所以有很多消息的。 这不晴雯就听说了齐国公府陈家的消息,陈老太太果然是个人物,居然上书给陈瑞文过继了一个儿子,这当然没什么稀奇的,不过这嗣子已经十九岁了,这样就可以直接顶门立户了,就隔绝了其他房争夺陈家嫡系的可能。这样做当然有弊有利,不过陈老太太那么精明的人的决断应该是利大于弊了。不过晴雯好奇:“十九岁?比陈大奶奶还大吧?” 说这个消息的沉璧——曲醉的丫鬟,所以和晴雯很熟——说:“是比陈大奶奶大,不过没关系了。因为陈大奶奶出家为她丈夫祈福去了,所以这个新陈大少爷不用介意这个比自己年纪小的娘了。” 晴雯听了不敢相信:“陈大奶奶出家给她丈夫祈福?不会吧?那个女人……我是说不像吧?” 沉璧看看四周,低声说:“这话也是说给你。我的家老太太的侄女就嫁到了陈家四房,所以听说了,那陈大奶奶自然不愿意的,她好不容易嫁到陈家就是要享福的,当然不肯青灯古佛的过苦日子。她出家是陈老太太逼的,陈老太太许了她娘家好处,娘家就不计较了。计较也没有用,陈家过继嗣子的事,他们管不了,过继了现在这个,他家女儿就肯定做不得主儿了,不如现在捞些好处。” 晴雯不由同情起陈大奶奶了,虽然这个女人找过她麻烦,不过毕竟晴雯并没有受到伤害,现在听到她如此凄惨也有些不忍:“这陈大奶奶也可怜,这么个娘家,为了好处连女儿都不顾了。” 沉璧说:“陈老太太说了,这做母亲的年纪这么轻,又是寡妇,做了母子又不能不见面,见面多了,又难免闲话的。如果陈大奶奶出家礼佛,就不用母子见面了,省了后患,有得了好名。以后那家的姑娘也好嫁得好人家,要不她jiejie坏了名声,伤害的不只是陈家。她们家后头还有要紧的得宠姑娘待字闺中呢,能不听么?陈家大不了换一个嗣子再过继一次,她们家姑娘的名声坏了,以后的姑娘们还嫁不嫁啊?!” 晴雯听了也无言,只是感谢上苍,让陈老太太不把自己当敌人,放过了自己,要不自己一定不是对手,这老太太可是一般宅斗方法,而是政客的手段,又狠毒又无赖啊。 过了五天,宝钗带着贾菊来了林府。可是探春却始终没有来。 天色渐渐暗下来,探春绝对不可能来了。宝钗和黛玉相视无语,最好面子的探春自然不会主动毁约,何况这可能是她最后见自己亲人的机会,她也许想亲自问问祖母去世的情况,叮嘱一下嫂子和侄子什么话,可是她却没有来。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身不由己啊。 于是宝钗拒绝了黛玉的挽留,带着贾菊离开了。晴雯跟着黛玉送到二门,那走向暮色里的苍凉背影让黛玉又落下了眼泪,但是晴雯看着宝钗的背影——她的背始终很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