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82、婚姻谈判? (第2/3页)
悲催吧。 恋爱是对方死后才表白的,好吧,自己也是他死了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感情。这求婚,也是这么的,严肃?完全是商业谈判么。 晴雯自己打个冷战,这叫什么事啊?投胎是个技术活,这穿越更是技术活啊。当丫鬟不怕,不要遇上的都是这么诡异的男人好不。当然先得希望柳湘莲活着回来才行,否则都是空谈。 而且悲催的晴雯不是回了家,就没麻烦事了。 晴雯还有重大责任,就是去通知宝二奶奶薛宝钗女士:她的老公从她身边以出家为名逃走,而现在又还俗投奔她的老情敌去了。当然,如果是因为她的老情敌,才还俗的,那么就更悲催了。 当然通知薛宝钗女士这个不幸消息的晴雯,感觉自己也很悲催。要让晴雯选择,晴雯宁可通知薛宝钗说贾宝玉不幸化缘时失足坠崖而死的消息,但是人家贾宝玉在史湘云那里活的好好的。 不过晴雯多么的为难,多么的不情愿,但是薛宝钗有知情权,所以晴雯还有要去通知的。 幸好,回到林家,楚盈告诉晴雯这事能够缓刑,就是说楚盈说,虽然不是不相信多姑娘,但是这事关重大,不如先去验证一下,要不,万一只是两个相似的人,不是虚惊一场么?当然就是现在本分度日的多姑娘本人,这样的事,也是希望虚惊一场的了吧。所以验证此事的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在晴雯身上。 这样晴雯就出发去了史湘云的驻地。为了安全起见,楚盈给晴雯安排了几个小厮护卫。晴雯只是感觉这个任务很窘。路上很太平,然后晴雯就潜伏在史湘云出没的地方傍边的茶楼里,守株待兔。 好在暮春的兔子很活跃,晴雯不多时就看见了史湘云,以晴雯在现在测视力至少2.0的视力,晴雯可以拿柳湘莲赌——悲催的柳湘莲现在暂时是晴雯的准所有物,作为晴雯最昂贵拥有品被拿来当赌注了——她看见的就是史湘云。 所以晴雯叫了伙计,“小二哥,刚才这个女子,你认识么?“ 伙计奇怪的看着晴雯,怎么看不像人贩子啊,问这干什么? 晴雯解释:“我看着像我过去一起在大户人家做工的姐妹。不过分开好几年了,而且听她说她还有个孪生的妹子,不知道是哪一个了,随便说话,也不好。” 伙计就说:“这位姑娘,不管是不是您当年的小姐妹了,您也别认了。” 晴雯给了他一把铜钱,作好奇状说:“她有什么事么?当年她家赎了她出去嫁人的,应该已经成亲了吧?对了她是姓史吧?” 那伙计收了钱,就细细说来:“她倒是说姓史。不过姑娘有所不知。”晴雯放心了,柳湘莲还是自己的,虽然没人跟她押注。晴雯做期盼状等下文。 伙计把茶给晴雯续上,才说:“这个史姓的小娘子,倒是嫁人了,是给外地借住这里的一个举子做妾,去年她男人死了,那男人家里就把她放了。她就在这里租了房子做针线度日。本来也挺好的,还有人要给她说媒,找个正经人家做个填房呢,她都不肯。不肯也罢了,谁没个看上看不上的,毕竟好不容易得了自由身的,男人也的挑挑。偏偏不久前,家里来个和尚,说是她娘家表哥,然后……” 旁边一人插嘴说:“然后就住下来,凑成一对做野鸳鸯了。” 晴雯虽然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蒙了一下。有一个客人说:“王小大!人家是个姑娘,你不干不净的说什么。” 晴雯努力冲那个好心的人笑笑,说:“这么说来,我知道是谁了。我想她们也不算野鸳鸯。我那小姐妹说过这事的。” “什么事啊?”本来茶楼的客人都是闲人,没事就爱八卦磕牙的,把史湘云和贾宝玉的事当话柄也不短日子了,现在听见新内幕,都亢奋起来。 晴雯就微微一笑:“我听我那小姐妹说啊。她在家还有一个孪生的妹子,没被卖了,就在家和父母生活。她妹子长大了,就由父母做主,和她表哥定了婚的,这不本来挺好的,我这小姐妹还请了假回家去参加妹子的婚礼呢。可是,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喜事的那天,那表哥突然不见了。这还了得,不说全家,就是亲朋邻居都跟着找,最后听说是,被什么和尚拐了去的,后来说一直没有找到,可怜那姑娘了。” 晴雯想着,要不宝钗不来闹,那么宝玉和湘云就这里生活,这样的名声可过不下去,迟早要出事,就想编个故事帮帮她们。这么一来她们的关系也正当一点,闲话少一点,以后麻烦也就能少不少。要不传出名去,说史湘云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偏史湘云又是个年轻漂亮的寡妇,这以后又是不轨之徒,宝玉能保护她么?晴雯就想编个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说他们本是正当夫妻,这个社会名义正了,就会受到很多保护的。 至于万一被揭穿了,宝玉和湘云还能怎么样,比起非法姘居的恶名,没有什么可能更坏了。而晴雯本人更不怕,大不了不来这里了,他们还能到京城找晴雯问她编瞎话的原因不成?就是问又能怎么样? 果然,众茶客都吃惊了“还有这样的事?那表哥为什么老婆不要,去当和尚啊?” 晴雯一个打扮富丽,带着仆人的年轻姑娘,又美貌如花,声音婉转,再说她编这也没有什么好处,有人没事说别人短,没人无故说别人长的吧。所以都信了。 晴雯继续编说:“我怎麽知道。别说我那小姐妹不知道,全族上下,连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都没人想的通啊。不过啊……”这宝玉虽然没有结婚当天跑去当和尚,但是也在给祖母扶灵还乡的路上跑了,也是一样的。这假话里掺上真话,才更能让人信。这不连茶楼的掌柜账房,门口的做针线的大妈、大婶、小媳妇、老太太都跑来听了。 晴雯卖了关子,掉足他们的胃口才说:“不过,邻居有个经过事的老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