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初登泰山 (第1/2页)
天笑与石英分别之后,赶了半天的路,在北集坡休息了一晚。 翌日,又早早的启程,辰时便赶到了泰安城。 这泰安城并不出名,可是它地界上的泰山可大有名望。 天笑对泰山很感兴趣,在宝石山学艺之时便读过汉代著名文人东方朔的诗文,其中一篇著文称赞道:“盖将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微九河其线,委小七泽其杯,盈彼王屋、太行、终南、五老、岷、嶓、雁荡之秀,拔天台、会稽之奇。” 天笑索性穿城而过,来到泰山脚下。 这里群山雄踞,拔地隆起,气势磅礴。 他还是初到此山,惊叹不已,难怪汉武帝曾称赞道:“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泰山为我国名山之首,是伟大的崇高的象征。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战国时改名泰山,为我国五岳之一,又称东岳。海拔一千五百四十多公尺,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可说得上是我国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 天笑下马,心中犹豫不决,突想起孔圣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是对不起自己,便牵马来到一所三间茅舍的小院前。 这泰山脚下,常住着几户人家,全是一些靠山吃山的樵夫农家。 天笑牵马到了篱笆墙外的一棵杨树下,把马拴好,推门进了这家小院。 院内正有一位五旬的老妇人在辛勤地摇着纺车,纺着线。 天笑的进来,她全然不知。猛然间听到天笑喊了一声“大娘”,她才把目光投在天笑的身上。 那老妇人说道:“这位公子有事吗?” 天笑微微一笑道:“大娘,我想求您一件事,我把马已拴在了院外的树上,我想请您帮我照看一下我的马,照料它一天,我会给您银两的。”说完从怀中取出二十两银子交给了那老妇人。 那老妇人捧着银子呆呆地望着天笑,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位公子,你太客气了,帮你照看那马,老身也是举手之劳的事,不必酬谢,帮也帮得着的。” 天笑道:“这钱您必须收下,就算是晚辈孝敬您的心意吧。” 那老妇人这才收下银子,转而问道:“公子可是想登这泰山?” 天笑一笑,道:“正有此意,那就劳烦大娘了。” 天笑转身要走,那老妇人却叫道:“孩子,你可要小心了,这山上有九女寨和泰山派的人,他们都不好惹,你千万别得罪他们。看孩子你,身背宝剑,也是个练武之人吧,那九女寨、泰山派的人个个精通武艺,我想你是斗不过他们的,尽量不要招惹他们。” “大娘,我记住了,多谢您提醒,我走了,大娘您保重。” 天笑说完出了小院,顺着山路绕向山南,开始正式登山了。 此时的天笑神采奕奕,兴致勃勃的他,走过岱宗坊,到了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化上天了)这里溪水清澈,仿佛一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冲击着嶙峋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像脱了线的珍珠一般撒在回漩的水面。 天笑连连点头称道:“奇景,奇景!” 然后他拐进王母池后的七真祠。 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道友铁拐李与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这七人虽雕刻得栩栩如生,但更有比他们少见的传神之作,那是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它们是那样的逼真,亲切,既不给人呆板的感觉,又不觉得怪诞,实在是让人叫绝。 天笑出了七真祠,又走上登山的正路。 一连穿过三道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过万仙楼,斗母宫,便听到细细的流水声。 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人朝上走,水往下流。周围悬崖崚嶒,石缝中滴滴嗒嗒,泉水顺着斜坡流进山洞,潺潺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 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 天笑看着那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甚是壮观。 又过了经石峪,穿过一片阴森森的柏树林,一口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天笑发现这里的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才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是黄的。 他刚到中天门,就被两位身穿锦服的背剑青年拦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