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1/2页)
自从离开江宁后谢家发生了很多大事,谢老爷没想到邹城贺家已经投靠了汉王,更没想到汉王会看上慧嘉,谢老爷不得不承认汉王的这步棋走的妙。 谢家祖上农民出身却以严谨持家,到得谢老爷曾祖父辈就置下了不少田地做上了小地主,家里有了钱谢家就开始培养子弟考科举,到了谢老爷这一辈竟是出了四位进士。 谢家老太爷和太夫人早就相继去世,但谢老爷四兄弟却兄弟情深一直没有分家。这些年经过四兄弟的合力经营,谢家在朝中朝外的中下层文士中已经成了崛起的新贵。当年大理寺卿卢家也是看中了谢家的未来前景才有意与谢家结亲。 谢家四位老爷为使谢家跻身上层权贵之流,从多年前就开始谋划。当年谢家出了四位进士,人人称道羡慕谢家,但谢家本身根基不牢经不得眼红人的诟病,且四兄弟都从基层做起的话不知要几多年才能熬出头。 正好谢二老爷当年恩科的恩师卷入“立储之争”被罢官,二老爷便趁这个机会直接退出官场,回江宁开设书院。谢家四兄弟便三位在朝一位在野,相辅相成,二老爷的书院名声大起,另外三位老爷也仕途平顺。 说起当年蒋家的相救之恩其实也不过是谢家的顺势而为,谢家要扩大自己的根基联姻自然是最简单的选择。以谢家当年的家境,要在朝中找亲家是找不到很好的,而当年谢家看中蒋家则是因为蒋家做的是笔墨生意。 虽然同样是商人,卖笔墨纸砚的买家却都是读书人,尤其蒋家在京城笔墨行业虽比不上专供皇家的王家,却也排的上第二了。蒋家跟京城权贵多有生意来往,笔墨纸砚又是给主子们用的,所以京城权贵们没几个不知道蒋家的,蒋家在这些权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了。 大赵朝女士院的入选方式是举荐式。地方上有固定名额由地方士绅共同举荐,京城则不限名额由京城官员和权贵举荐,当年蒋家就答应为谢家在京城争取一个女士院名额。 这次谢老爷进京一方面也是为了兑现蒋家的这个承诺,只没想到路上出了汉王这个变故。谢老爷原想在船上把事情压下,等到了京尽快跟卢家把事情定下来,汉王权再大也断不能在京城干出强娶的事情。 但更没想到户部尚书也已经是汉王的人了,户部尚书夫人办的茶会上,汉王又跟慧嘉见了面,虽然没发生什么事,但事情如果传出去谢家就是有一百张嘴也是说不清的,谢家四位老爷商量一番便决定先看看卢家是个什么态度,这便有了二太太上香偶遇卢夫人的事。 卢夫人带着四小姐偶遇二太太,言谈中透露出有意将四小姐许给二少爷谢睿,这等于变相退掉了慧嘉的亲事。卢家这样做即不得罪汉王又跟谢家保持了良好的亲家关系,卢家这般长袖善舞难怪从开国到现在都一直不衰。 这样一来,谢家攀上汉王这门亲事成了势在必行,谢老爷思来想去既然汉王这门亲事拒绝不得便不如将计就计。 上月末汉王以“七出之条”请废侧妃李氏,同时请旨皇后赐婚迎娶谢氏慧嘉为侧妃。此事一出果然举朝哗然惊动了皇上,当时正好有内阁文华殿大学士胡懿曾在好友的宴会上见过谢二老爷,且他这位好友正是出身二老爷的“望山书院”,就跟皇帝说起了谢家一门四进士的事,皇上便起了兴致宣了二老爷进宫觐见。 二老爷是个知趣人,君前奏对只谈古不论今,说的皇上圣心大悦。临到末了皇上终是忍不住试探二老爷对太子和汉王的想法,二老爷早准备好了说辞,“论及储位公有规矩理法可循私有皇上圣断,天家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堪为天下典范”。 二老爷这套说辞真是说到皇帝的心坎里了,皇帝早已按“立嫡立长”的规矩立了太子,疼爱二皇子不过是皇帝的一点私心,一帮朝臣就整天喊着要皇帝尊重祖宗规矩,喊的皇帝心烦,难道做皇帝就不能有一点私情了? 皇帝越看二老爷越顺眼,便想让二老爷留在朝里为官,但二老爷却是坚辞不受,言道“只愿为天子教导更多门生”,皇帝一时高兴赏赐了二老爷一只金笔。 当慧馨几个从庄子上回到京城的谢府,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赐婚的旨意已经下了,御赐金笔已经供在了老爷的书房里,据说这支金笔将来是要一起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