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不堪一提 (第1/2页)
“你是没见着,当时舅夫人那个脸色啊,可真教一个五颜六色,好看之极……” 这是双成姨娘跟四喜说悄悄话,从小姐的秀阁里回来后,双成姨娘就又多了一个心眼,防着姚氏要来看望小外甥,伙同四喜两个人,连夜把华焰的屋子,里里外外也收拾了一通。虽不像华灼那样,把好好一间秀阁几乎全部搬空,但稍贵重些的摆设器皿,却是全部锁进了箱子里。 方氏知道了,长叹一声,没说话,只是打量着自己屋里,犹豫再三,还是把一些万万丢不得的首饰给收了起来,另外把她不常用的那些名贵首饰,挑了几件出来,凑成一套头面,预备着等姚氏离开的时候,再送过去。 无论如可,她是不能亏待娘家人的。 隔日华顼沐休,方氏强拉了他在家中,说是要让三个侄儿过来拜见姑父,其实那日接风宴华顼就已经见过这三个侄儿了,不过当时出了方焘的事,所以也就来不及考校方家三兄弟的学问才识,接风宴匆匆散了。因望山阁的事情让方氏脸上颇为挂不住,便想借着这一回挽回娘家人在华顼跟前的面子。 为了万无一失,她私底下问过方孝和,三个侄儿的学问如何,方孝和那是拍着胸脯担保:“不敢说经史子集全部学过,但你大侄儿是个童生,二侄儿一手好丹青,在青州颇受追捧,老三年纪小些,论语却是能背诵的。” 于是方氏放心了,只要侄儿们争气,望山阁那件事儿,随便推到几个不老实的下人身上,自然就揭过去了,绝不会碍着方家的声誉。 华顼本不想再理会舅家的人,但看在方氏面儿上,也只得应了,恰好这一日杜宏又来府上请教策论,正好做了个陪客,于是华顼便在华府后园里置了一桌酒席,请了舅兄和三个内侄吃酒赏菊,也没为难,只请大侄儿写一篇,二侄儿画一幅菊花图,三侄儿吟诵一首菊诗就行。 方氏信了方孝和的话,华顼却是个明白人,这位舅兄的话,能有三分真便算是难得了,所以他根本就没出难题,亲戚一场,彼此面子上过得去就成了。 方煦倒是文思如泉涌,抬笔就行云流水地写下了一篇,华顼先看字,面色好看些,不说这赋做得如何,只这一笔字,倒还堪可入目,但再仔细一看内容,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杜宏原就站在方煦边上,比华顼还先一步看清这篇内容,当时就噗哧一笑,忽见华顼脸色难看,连忙也收敛表情,一副正经的模样,道:“方兄的字尚可一观,我瞧着仿佛是馆阁之风,可见是常抄书的吧。” 比起温文敦厚的杜宜,杜宏的性格里明显多了几分风趣和圆润。 没错,这首就是抄的,方煦虽是个童生,但却并不是个好学上进的,死记硬背还成,若要临场发挥,他肚子里哪儿真有墨水,作赋他不会,抄赋倒是会一些,这首,原是他从别处看来,因不是什么绝妙好赋,未见流传,所以他刻意记下以备不时之需,却哪里知道杜家本是书香世家,又藏书万卷,华顼也常到杜家去借书看。 不巧得很,前些时候中秋宴上,杜宽不知从哪里翻出这篇,跟自己做的摆在一起,很是贬低了一番,然后不无得意地说自个儿做的,也可录入书中了,当时还博得华、杜两家不少人一笑。 剽窃被人当场看穿,虽然杜宏还是给他留了面子,说得很隐晦,但方煦一张白白净净的脸还是一下子红欲滴血,这一招在青州时他干了不知多少次,从来没被人识破过,哪里料到,到舅家竟然就遇到了明眼人。 方孝和轻咳一声,哈哈笑着道:“烈儿的画,成了。妹夫,你来看看,画得不好,只管骂他。青州是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没什么懂画的大家,只看他画得有几分像,便个个都说好,夸得这孩子都快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一句话就把方煦的事给抹了过去。 华顼板着脸,终是没好意思在弟子面前落舅兄的面子,走过去看了看方烈的画,然后伸手把杜宏叫来,道:“你来评一评。” 杜宏仔细看了几眼,便笑道:“笔劲有力,倒是幅好画儿,只是花叶都零落了些,怕是不合今日席上的气氛。” 方烈连忙道:“眼下已是深秋,菊花开至茶蘼,便是这个样儿了。” 其实淮南府这边的花期比别地略晚一些,这个时节正是菊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杜宏想了一想,考虑到淮南与青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