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4章 事关民生 (第1/2页)
有意无意,父女俩都没提枯月大师要把第二枚印鉴送归宗府的事情,华灼不提,是怕说得多了,让爹爹想起,珏姑姑正是因为这第二枚印鉴才被召入宫中而最终送命的事,而华顼不提,却是遵循了子不言父过、臣不语君失的古训,他怨恨当年圣上为什么不直接向荣安堂索要第二枚印鉴,反而从一个无辜女子身上下手,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他毕竟是臣子,君为臣纲,为君者有过失,他也只能帮着弥补,却不能去怨恨咒骂,更不要说记恨在心。 与其失态,不如不提,提了,便会有冲冠之怒。 雨停了几日,渐渐似乎有放晴之势,华顼的心情,却是阴沉一如前些日子大雨滂沱时。若是天气真的能从此好转,那么今年新江的汛期也许就能平安渡过,百姓不会遭受苦难,是身为一府主官的他最希望看到的,天下太平,人人都能平安喜乐,身有衣,口有食,不受饥寒之苦,他为官的心愿,不正是这样的吗? 只是……水患不出,如何显出他的功绩,这种可以一飞冲天的机会,还会不会有第二次?每当这个念头浮现在脑海中时,华顼就羞愧得无以复加。人非圣贤,终有私心,私心太甚,必则害己害民。 纠结羞愧之下,这位淮南府的府尹大人,很快就病了,就在他倒下来的那一日,老天爷也乍然变脸,刚刚散去不久的乌云,又一次聚集在天空中,云卷风嚎,却并不落雨,只时不时有几条电蛇从云间穿梭而过。 “不好,这是在蓄势……” 病倒的华顼一下子就床上跳起来,冲出了屋子,望着半空中厚重的云层,脸色也阴沉得如天空一般。他隐隐预感到,钦天鉴这次恐怕真的说中了,今年汛期要提前,不但提前,而且水势也会比往年都大。只看此时的天色,这雨要么不落,一旦落下,必是倾盆大雨,比前些日子的那场大雨,只会更大。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有前些日子的一场雨,就已足够了,水多成患,刚栽种不久的秧苗,如何能禁得起一场又一场的暴雨。 “老爷,快回屋躺着……” 方氏追了出去,手里拿着件外袍,披在华顼的身上,想要推攘他进屋,却被华顼推开。 “华仁……华仁……备车……” “老爷,你还病着,这是要去哪儿?”方氏连忙又拉住他。 “去衙门……这雨一旦成势,只怕今年的收成要大受影响,我须与……” 华顼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方氏打断。 “老爷,这些事自有赵大人、李大人他们去cao心,你如今正病着,大夫也说了,你是劳累成疾,又多思多忧,以致于伤了根本,要好好调养一阵子,不能再劳神劳身了。” “去去去,妇人之言,此乃关系到百姓民生之事,岂能以病推托,置之不理。你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吩咐华仁备车去……” 华顼铁了心要去衙门,方氏也拦他不住,只得派了丫环去喊二管家华仁,着他备车,自己则替华顼换上官服,口中仍劝道:“老爷一心为公,我也不能拦你,只是有一点老爷千万要听我的,把红袖丫环带上,有她在一旁照顾,盯着老爷按时进食吃药,我才放心让老爷出去。” “好好,都依夫人的。” 华顼连声应着,此时心中只剩下民生大计,哪里还顾得上身外之事,更不提先前纠结在心中的那个矛盾念头了。 等到他前脚一走,华灼后脚便闻讯而来,看到方氏坐在窗下抹泪,她不由得道:“娘,你既担忧爹爹的身子,又何苦放他出去。” 方氏擦去眼泪,叹了一口气,道:“你爹爹的脾气,我若不让他去,只怕他更要担忧,大夫也说了,你爹爹这身体,原是修筑河堤的时候熬坏的,只是他正当盛年,气血旺盛,这才不显出病来,前几日也不知为什么,整日沉着脸,有时还整夜不睡,对着月色长叹,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大夫说他是心中郁结,忧思过甚,以致引动了积累在身体中的隐患,这才病倒了,若要病好,一则以好食好药调养,二则便是要让他宽心,万万不可再忧思过甚,否则留下病根,这病便再也难好了。” 她不是不想拦,而是根本就不敢拦,就怕不让华顼去,反而使他更加担忧,落下了病根。 方氏不知道华顼为什么会忧思过重,但华灼却能猜出几分来,只是她也无法去开解父亲,总不能说这雨老天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