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穿三国_第229章 背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背叛 (第1/2页)

    在张飞营中住了几日,刘备回来之后也开始为出兵荆洲作准备。/.qΒ5。cOМ//前段时间,因为料理法正的身后事,刘备搁浅了许多事。这会儿,他一一重新展开。

    首先处理的就是彭羕一案。案子早就已经定了性。刘备朱笔一勾,亲自判了他一个“斩立决”。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早已意料了的结果。益州的大小官员们对此皆反应平平。

    青天白日的,太阳火辣辣的挂在正空里。营地后面的小树林里,知了拖着长音,一声一声的嘶叫着。孟达却觉得脖子后面一片冰凉,手脚软绵绵滴,使不上力,仿佛那刽子手的大刀就架在自己脖上一般。

    “拿酒来。”他在主帐内咆哮着。

    不一会儿,帐帘掀起,申耽一手抱着一个用红泥封住的酱色酒坛子,汗津津的大步走了进来。每只酒坛子起码能盛五斤以上的酒。

    “是你!”孟达心里直哼哼:又来了。自从帮他赶走了东吴的那个说客之后,这丫就时不时的在他面前“推心置腹”的说点刘备的坏话。

    其实,申耽肚子里的那点鬼主意,孟达心里清楚得很。他本来就是曹魏那边的降将。虽然刘备等他们兄弟不薄,可是,这两兄弟就是一双喂不熟的白眼狼。这会儿见刘备失了荆洲,元气大伤,他们俩又想重回旧主的怀抱。却又怕曹丕嫌弃,就想拉上自己。这样一来,他们也算得上是将功折过了。

    其实,孟达对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清楚。他先是杀了蒯棋一家,得罪了诸葛亮。然后,刘备又把关羽之死全怪到了他身上。之前,有法正苦苦求情,刘备尚能忍他。现在,法正已死,偌大的一个益州已经容不下他了。所以,他是有心想另谋出路。否则,他早就去向刘备检举揭发申氏兄弟了。

    申耽把两坛子酒重重的搁在孟达身前的几案上,呵呵笑道:“一人饮酒无聊的很,末将斗胆请将军喝一杯。”

    孟达“啪啪”两掌,拍开其中一坛上面的红泥,半眯起双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真香。”指着下首的位置说道,“义举兄,坐。无须客气。”说罢,提起酒坛子,仰头张开大嘴,“咕噜”喝了一大口。

    他用手掌擦去下巴的酒渍,大声赞道:“好酒,痛快。”

    申耽提起另一坛酒,拍开红泥,没有喝,却转过身去,对着帐门,一边嘴里碎碎念叨着,一边往地上倒了一行酒。

    “你这是在祭祀谁?”孟达故意半开玩笑的问道。

    申耽折腾完了,抱着酒坛在下首坐下,正色道:“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末将是从心底里替彭太守不值。唉,他死得真冤。”

    “嘘。小心隔墙有耳。”孟达脸色一凛,警觉的向门口望去。

    申耽指着东边,轻松一笑:“将军不用担心。他一大早就去狞猎了,还没回来呢。”这里的“他”,指的就是他们俩的顶头上司刘封少主。

    孟达又喝了一大酒,嗡声说道:“其实,他和我一样,也是个倒霉蛋。”

    “可是,他毕竟是主公的继子。凤凰就算是掉光了毛,它还是一只凤凰。怎么是你我这些外人能比得的。”申耽不以为然,“彭太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只不过是写了一封信而已,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呸,马超真不是个东西,踏着别人的鲜血往上爬!唉,人心不古啊。”

    孟达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他和彭羕相交一场,却连派个人去法场送他最后一程都不敢。窝囊啊。

    申耽见说到他心里去了,又小心翼翼的添了一把火,佯装酒醉,含含糊糊的说道:“原先我们兄弟以为主公是个心胸宽厚之人,这才举族投奔了过来。谁知……说到容人之量,我今生倒是只真心佩服已故的曹公。唉,悔不该啊……是我们兄弟负了他。”

    “可惜,曹公已死,不然……”孟达推开酒坛子,打了一个响亮的酒呃。

    申耽眼睛一亮,立马说道:“新上台的魏王是曹公的长公子。末将有幸见到过他。此公颇具曹公当年的风范。”

    孟达指着他,故意愕然的问道:“难道义举兄你,你想重回曹营?”

    “将军,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将军当初不也是本着这个想法而投奔了刘备吗?”见他这般扭捏,申耽索性捅开了那层薄纱,打开窗户说亮话,“只是,明主何其难寻也。请问将军,如果当今天下,真的有明主降临,我们该不该去投奔他呢?”

    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孟达定定的看着他,半响不作声。

    申耽被他瞅得心里发麻,额头上悄然冒出了豆大的冷汗。该死的,怎么就这样说了出来了?要是孟达真的象马超一样,把这些话上报给刘备,只怕自己的人头就要落地了。可是,转念一想,今非昔比,刘备还会相信孟达的话吗?孟达心里肯定清楚得很。想到这里,他心里轻松了许多。

    果然,孟达长叹一声,起身离座,对着他长揖到底:“一语点醒梦中人。多谢义举兄直言劝告。达受教了。”

    申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连忙双手扶起了他;“能为将军谋划,是末将的福分。”

    两人头挨着头,开始密谋起来。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们一拍即合,很快就商量出了一个大致方案。先由申仪去跟曹营那边沟通沟通。当年,张鲁降曹后,很多汉中的将领都跟着去了曹地。有不少人已经得到了曹丕的赏识。申家是上庸的屈指一数的大族,自问也有些人脉。

    之前,为了得到刘备的信任,申耽把自己的族人和妻儿子女全迁去了成都居住。现在,他准备投奔曹营了,自然第一个就要想办法把人给迁回来。

    可是,该找个什么样的借口呢?孟达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向诸葛亮学习呢?诸葛夫人可是带着一儿一女好好的呆在荆洲守着“发迹之地”。

    很快,申耽就向刘备请求:他的老母年岁已高。在成都居住不到一年,但凡变天,她浑身的关节便疼痛难忍。经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