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七十六章 偷书(两章) (第2/2页)
皇后和太子就都变望花石了。” 他抱着刘疆,牵过郭圣通的手往回走:“饿了吗?早藕下来了,你不是喜欢吃吗? 朕叫他们做了好几道藕菜。” 郭圣通望着他俊朗的侧脸,笑着嗯了一声。 她现在算不算也拥有了尘世最简单的幸福? 用过晚膳后,刘秀什么也没干,只陪着刘疆。 等把刘疆哄睡后,刘秀和郭圣通各占了一张书案读书。 郭圣通读的还是医书。 刘秀向来也是不看这个的,他说白日里足够费神了,回来只想放松放松。 于是,他选择了看兵书。 嗯…… 放松…… 看兵书放松…… 很好,这个逻辑很好。 她一想到这个强大的逻辑,就忍不住想笑。 这一笑,就有些分神。 她瞟了眼刘秀。 咦—— 怎么不像是兵书呢? 她皱了皱眉,盯着他的手,等他翻页。 翻过页后,她偏着头费力地读了两行。 这不是兵书,是图谶。 她有些无奈地出了口气。 郭圣通还在真定时,便听郭况说了“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 而刘秀最终下定决心称帝,也是因为赤伏符。 她不知道刘秀是真笃信不疑,还是为了迎合天下民心,但他如今对图谶之说可真是重视的很。 由此定火德,定郊祀之礼,行夏历,也就罢了。 偏生还下诏求能内谶二卷者。 不得。 便命博士薛汉、郎中尹敏校定图谶。 薛汉善说,信灾异谶纬,有弟子数百人。 而尹敏自幼习诗书,受命校图谶后,认为谶书非圣人之作,颇多不满。 还曾说与郭况,希冀能借着郭圣通的口劝诫刘秀。 但郭圣通又能如何? 往大了说,这可能会动摇新汉的合法性。 往小了说,还涉及到刘秀的自尊。 即便她觉得他错了,也要顾忌他的感受。 她望着那图谶望了一会,站起身来抽过,不等他说话,便盈盈笑道:“别看书了,歇下吧,我困了。” 他眉头一挑,“甚好。” 隔天晚上,哄睡了刘疆后,刘秀照旧取过书案上的图谶来看。 可这怎么越读越不对劲。 他翻到最前面,新论—— 他抬起头。 对面书案前桐儿书都快举到脸上去了。 他敲了敲书案:“书呢?” 她不理他。 他笑笑,扬声道:“赵昌海……” 外面立时应了一声。 一阵脚步声响起。 赵昌海在屏风外站定,等待着刘秀的吩咐。 刘秀正色道:“你怎么管的事?朕这殿里丢了东西你都不知道?” 赵昌海唬了一跳,忙问道:“还请陛下明示。” 郭圣通听到这,忙把手中书卷拿下,狠狠瞪了刘秀一眼。 他见好就收:“嗯,贼找着了,出去吧。” 原来是帝后玩闹。 赵昌海有些好笑,弓身退了出去。 等赵昌海走后,刘秀板着脸朝郭圣通要书。 郭圣通表示坚决不给,她诚挚地建议:“看看嘛。” 乃桓谭所作。 哀平二帝时,桓谭为郎中。 王莽篡汉后,任其为掌乐大夫。 刘玄称帝后,拜其为太中大夫。 刘秀入洛阳后,因着有宋弘推荐,便任其为议郎给事中。 桓谭博学通达,与名儒刘歆、扬雄为好友。 其人品性正直,为天下赞颂。 王莽掌权后,无数所谓的名士纷纷与之交好。 独有桓谭不肯同流合污,默然无言。 王莽心中不快,却又忌惮天下人议论,到底没有杀他,却也只拜其为掌乐大夫。 刘秀对其印象颇好,但还真是头回知道他轻视谶纬之说。 他当下笑道:“行,看看就看看。” 他坐下来,展开手中书卷仔细地读起来。 郭圣通也无心读医书了,专心看着他的反应。 他很快气得丢了书,“一派胡言。” 郭圣通捡起来看。 入目的第一句便是“……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 说的没错啊。 她又接着往下看。 “……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屏群小之曲说,述之正义……合人心而得事理……” 嗯,和她想的一样。 虽然她已经用重生来证明了刘秀必为天子,但她仍旧相信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谶记选择。 她接着往下看。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明君贤臣修德、善政以应之……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 要想天下太平,还是得皇帝贤明,这话更是不能再对啊。 指望上天庇佑? 当初王莽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他死无全尸。 上天那会去哪了? 大概是睡着了吧。 刘秀见郭圣通读的兴起,那怒意便被无奈冲散了许多。 “有这么好看吗?” 郭圣通抬首,“不好看吗?哪说的不对了?” 刘秀反问道:“哪说的又对了?” 郭圣通也不和他争论,只用一句话就把他说的哑口无言了。 “上还说孙咸当为大司马,可如今他在哪?” 图谶之说之所以越来越让刘秀重视,很大原因是因为确实说中了许多许多事。 一件俩件,刘秀还可以说是巧合。 但三件四件呢? 他自然动摇了。 可郭圣通还是以为图谶终究只是其次,关键还在于能力。 王莽篡汉后,底下人为了迎合他造了一堆图谶,结果有用吗? 倘若图谶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么吴汉怎么当上大司马了? 凭的不还是能叫众人心服口服的能力。 这夜,郭圣通感觉刘秀一直没怎么睡着。 他第二日依旧起的很早。 午后,青素跑来告诉她,说是刘秀召见了桓谭。 郭圣通也不知道刘秀到底是想明白没有,但她想刘秀还不至于因言知罪,便也没太担心。 可等到日暮,刘秀还没回来,郭圣通也开始有些惴惴不安了。 她忍住去前殿亲自问询的冲动,一直熬到了刘秀回来。 出乎意料的是,刘秀是兴冲冲的回来的。 他和郭圣通说:“朕这是孝武帝得遇董仲舒啊。” 他也不顾上洗漱,就把怀里的一卷帛书拿出来给郭圣通看。 郭圣通迎着他欣然的目光,缓缓展开帛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