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公孙康_第十一章 一年的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一年的变化 (第1/1页)

    这一年来,高句丽也大规模的来犯过玄菟郡几次,但和公孙康无关。他是土匪,不是官军。

    公孙康已经不再亲自出去劫掠了。一切都有制度和细则存在,部曲们已经轻车熟路。将来的名将,或许就会在这些部曲们中间诞生。

    沙盘越做越大,也越来越详细。部曲们每次回来都会补充一些内容。沙盘的扩展,就是劫掠地盘的扩展。

    柳毅也已经回到坞堡,他对公孙康已经放心。觉得公孙康独领一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最初来时,是保护和教导的目的。但一年来,他从公孙康这里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他教导给公孙康的。所以他也是对公孙康心悦诚服。

    其实公孙康起初并不懂军事,但他懂管理。他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作战的日常事务分成了许多模块。群策群力,大家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并形成制度让后来者可以很快提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军官们的团结性,主动性都大大提高。向心力已经形成。效果要高于和士兵同吃同住,吴起为士兵吸脓什么的。

    而且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消除了抵触心理,各项命令可以快速执行。

    劫掠这件事情,高句丽是专家。现在有村子不明不白的全村失踪,傻子也知道被人劫掠了。他们不会去谈什么大义,什么侵略我国领土一类的。

    他们会做的,就是报复,就是更频繁的去汉人驻地抢劫杀人yin掠。玄菟郡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更多了。

    公孙康派人去收集流浪者回来,不是发善心。而是把他们当做劳动力。要求他们带着高句丽奴隶耕田,顺便监管。

    以后从高句丽人手中解放出来的汉人也是这样,不会释放,只会要求他们劳作。当然,精壮者也会选出来做辅兵。

    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保密,预计二年后,有了官府的大义名分,就可以公开抢掠,那时山寨里面的汉人就来去自由了。

    值得一提的是:农兴果然是人才。他带领奴隶们种田,田亩产量比正常多了五成。所以山寨里面的粮食才可以养活几千人。

    公孙康特意召见农兴,鼓励一番,又赏赐了20金,二个女奴。

    然后问道:“曲华犁你会制作吗?”

    “不会制作,但会使用。”农兴老老实实的回答。

    “哦,那你就是见过曲华犁了,可以画出来吗?”系统出品的人,都是只具有技能,却没有过去生活记忆的人。

    “可以”

    “那就好,你画出图样,我找工匠制作。你配合改进。”公孙康又有了新的收获。

    “诺”

    “你还见过什么这个时代没有的农具?”公孙康还想要更深的挖取农兴的价值。

    “还有水车、碾米的石磨”农兴有问必答。

    “好好好,都是好东西呀。我们一起把这些东西复原吧。”公孙康大喜。

    “谨遵主公之命”农兴拜倒在地。

    不再亲自上战场,就可以做些别的事情了。公孙康从部曲中选择了一批原籍不是辽东,由各州逃难来的人。派他们返回原籍,开店做生意,以充当耳目。每个城市都派了几个人。

    大汉十三州,大的城市也不过百。但在辽东的流浪人口,多是辽东附近州县的。再远些就没有了。公孙康也不在意,还是先把情报网建立起来再说。

    没有人才,就提拔和自己熟悉的部曲负责这件事情。先做起来再说。

    这些人选择的都是已经在辽东成家立业的,有亲友子女在辽东的。承诺他们在各州待满2年就可以轮换回来。当然父母子女必须留在辽东。

    公孙康规定他们每隔2个月必须汇报一次,遇到大事,随时可以汇报。初期不要求他们获得隐秘情报,只要能够得到当地市面上流传的消息就可以。只是要求实事求是,真实发生的才可以说真实。只是听闻,无法证明的,一定要说明是听说。

    每个州只需要把情报传递到下一个城市,最后由离辽东最近的城市传递过来即可。这样虽然增加了暴漏的可能,但效率提高了。而且每个城市都最少有2条互相不知道的暗线存在。

    目前还找不到会养信鸽的人,只能够做到这样了。

    关于矿藏的问题,公孙康记得很清楚:辽东矿藏非常丰富。首先是有大量分布广泛的煤矿;然后记得还有个辽河油田、大庆油田什么的;其次是本溪铁矿、多宝山铜矿。还记得有黄金武警部队在掏金沙,那就说明有金矿。

    总之一句话是:矿藏非常丰富。但目前什么都不能做。因为公孙家族无官无职,就是找到了这些矿藏,也没有能力开发;就是有能力开发,也没有武力保护住自己的财富。

    公孙康决定首先要等老爹出任辽东太守,然后平定辽东境内的豪强之后,再重金寻找矿藏。最好自己也建立一支找矿的部队,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士去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