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公孙康_第五章 刘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刘虞 (第1/1页)

    公孙康杀光了辽东乌恒贵族,吞掉了三万乌恒牧民,这个消息传遍幽州。幽州群众议论纷纷,但并不都是说好话的,比如很多有学问,有知识的世家子弟就认为公孙康穷兵黩武,不讲仁德,和公孙瓒一样不是个好人。

    公孙瓒听到这个消息,大笑三声,说:“吾道不孤”,据说当天还多喝了几杯酒。

    而治所在蓟的刘虞,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摔坏了一个心爱的青白色瓷器茶杯。

    在汉末诸侯里面,刘虞的确是个人物。

    他刚刚接手幽州的时候,幽州是一个烂摊子。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幽州的税赋根本不够支出的,常年要从周边的并州、青州调发两亿多钱粮支援幽州。幽州还是一个四战之地,鲜卑、乌恒等异族部落年年来进攻幽州边境,掠夺百姓人口和财富。

    刘虞到任后,在幽州境内大力发展农业和种植业,提高本土的粮食和纺织产量,在渔阳地区大力开展煮盐和铁矿业;同时,增加和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的互市点。使幽州逐渐富裕起来。

    在汉末的战乱年代,刘虞还接收了上百万的青州、并州流民,给他们安排工作,分派田地。让流民逐渐安定下来。

    由此可见,刘虞对于治理地方,搞活经济,的确是一把好手。如果是在太平年间,绝对是一个贤臣良相。

    可惜现在是汉末,现在是乱世!

    刘虞和公孙瓒的最大矛盾,就在于对异族的政策上面。

    刘虞对于鲜卑、乌恒的政策就是安抚、善待,是个著名的“和谈州牧”。就像后世我大中华对待洋人比国人还要亲一样,刘虞对于乌恒贵族就是亲爹对儿子一样。

    乌桓、鲜卑等部落会向刘虞献上财物,并且表态会尊崇刘虞的规定,再不sao扰汉人边境。刘虞也经常赏赐一些钱粮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当然公孙瓒也会经常假扮强盗,把那些礼物给抢夺过来。

    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人,辽西地区在汉朝一直饱受北方胡人入侵之苦,公孙瓒在少年时亲眼目睹胡人外族的烧杀抢掠,对于家乡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有感触,对这些鲜卑、乌恒等少数民族怀有强烈的民族仇恨,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阻挠刘虞的安抚大计。

    公孙瓒的理由是:“胡夷难御,当因不宾而讨之,今加财赏,必益轻汉,效一时之名,非久长深虑。”

    当然在刘虞眼里,公孙瓒就是敌视、压迫游牧民族,破坏刘虞的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政策。

    在友好往来的刘虞和乌恒贵族眼里,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件事情:在乌恒营地里面,还生活着乌恒历年来劫掠的10万多汉族奴隶。在双方热烈交往的几年时间中,从来没有任何一方提起这些奴隶。还要再等十五年,魏武挥鞭,曹cao攻破柳城,消灭乌恒,才会释放这些汉人奴隶。

    或许来自后世的公孙康不能容忍这些汉人奴隶的存在,但在当政者刘虞眼里,这是一件小事,已经默许这些奴隶是乌恒人的私人财产了。

    人都是有感情的,历史上刘虞被公孙瓒杀掉以后,乌恒人还和刘虞的老部下一起起兵,联合袁绍,攻打公孙瓒,为刘虞报仇。可见刘虞把乌恒贵族忽悠成啥样子。

    顺便说一句,那个历史上起兵为刘虞复仇的乌恒峭王就是现在公孙康刚刚杀掉的苏仆延。

    所以说,现在刘虞很愤怒,就像死了儿子一样。

    他生气是有道理的,幽州比较有实力的只有三股力量:公孙瓒、公孙度和乌恒。以前是公孙瓒不听话,老找乌恒人麻烦;现在连公孙度也反天啦!只剩下一个比较听话也比较尊敬他的乌恒人,还被公孙瓒、公孙康欺负得不要不要的。

    说完大事,再说一点小事,丰富一下刘虞这个人物。

    刘虞虽为三公级的高官,但是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远近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变风气。

    当初,刘虞以简朴著称,帽子旧了也不换,打上补丁再戴。等到他遇害时,公孙瓒派兵搜他的家,却发现他的妻妾都穿着很高档的服饰,当时人们因此怀疑他的简朴品质。

    这个事情,是记载在历史上的。只能说人是复杂的,完美的圣人还是很少见的。如果以圣人的标准要求世人,那么世界上的人没有几个可以活的下去。

    所以说道德这个事情,是很个人,很私人的事情;如果把高标准推向社会,要求人人遵守,那么必然会诞生一大批心口不一的伪儒。

    对于刘虞这种人,公孙康一向是敬而远之的。当然,要让公孙康真心佩服一个大儒,是很难的。即使是对蔡邕,公孙康也是因为想泡他闺女才去接近蔡老头的。

    公孙康本身的道德水平就不高,他又不喜欢演戏。他从来不想以德服人,他一向是以拳头服人。因此,公孙康最讨厌的就是道德绑架。

    所以,公孙康很快的就把刘虞的态度放在一边,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时间已经走到了191年末,192年马上就要到来。

    他去找公孙度,让父亲给徐荣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很多思念之情,力邀徐荣回辽东一叙。

    徐荣在董卓身边正得宠,当然是不会回辽东的。这封信也不是现在给他看的。公孙康吩咐曹化淳:“如果董卓死了,马上把这封信交到徐荣手里。”

    “诺”曹化淳拱手为礼。公孙康实在受不了他们动则下跪,便强行要求曹化淳和郑和修改礼节。

    话说汉高祖刘邦当年强行教会一群大老粗学会跪拜礼节,他是怎么想的?

    “如果那时,徐荣还不想回辽东,就强行带他回来。”公孙康又下了第二个命令。

    徐荣是个人才,他曾经大败曹cao,击破孙坚。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这样的猛人,又对公孙家族有大恩,公孙康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他被李傕、郭汜害死。

    这一年来,曹化淳已经安排了三名系统精兵,以辽东老乡的身份接近徐荣。并因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而得到徐荣的赏识,留在身边成为他的亲兵。再加上孙二娘的蒙汗药,必要时带走徐荣,还是可以做到的。

    只是这样一来,就只能放弃追随徐荣的几千名精兵,太可惜了。所以最佳的办法还是让徐荣自己主动撤离长安,顺便带着他几千名部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