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绝路逢生 (第7/7页)
但没有,幸亏苇子里还有无数只被鬼子的炮弹炸死的野鸭,才让他们没有饿着肚子。 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弯腰拾柴火的卢苇抬起头撩着挡在眼前的长发时,她发现前面江面上一艘船正向这边驶来。她高兴得要死,抱着柴火叫着耿营长。正在扯着野鸭毛的耿子堂停下手中的活,问卢苇:“什么事啊,是不是看见了蛇啊,大惊小怪的。” “船,船,我看见了船。”卢苇兴奋地喊道。 耿子堂和小战士顿时兴奋起来,他们搀扶着来到江边上。 果真,一只船向这边驶来。慢慢地近了,近了。耿子堂看见船头上站着一个飒爽英姿的红衣女子。他叫了起来:“红姐。” 红姐将物质送达常德后,因船维修在那里停留了几天。在这段时间,她又组织了一些当地募捐活动。后来船修好了,但还不能马上走,政府人员告诉她,横山勇正在向南县和安乡进攻,此时不是回去的时候。直到有天,政府人员告诉她攻打南县那里的日军已撤走,她才告辞。红姐没有直接去重庆的水路,她担心杨老师,还有那二个少年,于是她决定去看看他们。 红姐听到有人在叫她,顺声望去,她看见了前面芦苇丛边有人在向她挥手,她让舵手扭转方向快速朝苇子驶去。 出乎意料的相遇,让他们百感交集。红姐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耿子堂和卢苇。上岸看到苇子里一片一片烧焦的尸骨让所有人触目惊心,愤慨之情无法言表。听了耿子堂的述说,看了这样的场面,她含着泪问耿子堂:“杨老师呢,还有卢杆和小林他们在哪里?”耿子堂没有回答只是摇摇头。卢苇哭着扑在红姐的怀里哭了起来,红姐抚摸着卢苇望着耿子堂说:“你们的部队打散了,听说都到了重庆,你有什么想法?想不想去重庆,我正要把这船抗日货物送到重庆去。” “你去不去?苇妹子。”耿子堂问卢苇。卢苇说:“耿大哥,我要回去找我爹和哥。” 耿子堂望着红姐担心地说道:“只怕鬼子在村子里安了炮楼。”红姐想了一会说:“耿营长,先上船。上去洗洗,看你们都成了什么样子,脏兮兮的难看死了。苇妹子,来,上船。你们,把那小兄弟和耿营长扶上船去,给他们清洗一下伤口,包扎一下,再给他们做些吃的。”转身对耿营长说,等会儿再派人去村里看看。说完拉着卢苇走上了跳板。 船朝厂窖岸边驶去。靠了岸,卢苇还没等跳板放稳就急急地飞奔下去,耿子堂跟着卢苇跑下跳板。他的伤口已包扎好,没有那么痛了,红姐叫着他,同时命令士兵跑步向村子里搜索前进。一行人跟着卢苇跑进了李保长舅舅的家门口,房子被烧毁了,焦焦的木头梁柱横七竖八摆在他们的面前,卢苇叫着爹和哥,没人回应。耿子堂和红姐在灶屋里看到了一滩血迹,他们又跑到后屋来到了窖子外,里面没有人。 紧接着他们走上大堤,看到惨状让他们目瞪口呆,上千人的尸体成堆横在他们的面前,裸露的女人尸体身上的血迹已干涸,有些的肚子被划开,肠子露在外面,成群的苍蝇在尸体堆中飞来绕去,乌鸦在树上哇哇叫着。这时卢苇顾不了害怕,冲下堤在尸堆中一个一个看着翻着,边流泪边寻找,一直到江边上都没有看到爹和哥的身影,她噙着泪喊着哭着,回应的是江上传来的一阵阵凄凉的风声。 耿子堂走过来低声说道:“苇妹子,这里没有,或许他们都还活着。”卢苇听了说:“耿营长,能不能陪我去我们村再找找,他们肯定回了家,你说,是不是,耿营长?” 耿子堂点点头,他跟卢苇往家的方向走去,红姐和士兵们警惕起周围的情况,紧跟在他们的身后。 经过一片油菜地时,红姐感觉不对,她看见了一双脚露出了菜地外,她拉住了耿子堂,指着那菜地里,耿子堂拉住了卢苇,卢苇跟着耿子堂他们来到了菜地里,几具尸体立即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卢苇看到了侧卧在母亲坟前的卢水生,“哇”地一声大叫,就向卢水生身上扑去,红姐拖住了她。 水生的身子已经僵硬,身上有枪眼还有刺刀的痕迹。耿子堂再看旁边的江边,一棵横卧在江边的树枝挂着二具尸体,他的心一惊,以为是卢杆和小林,赶紧上去一看,不是,他的心才舒缓开来。士兵将二具尸体捞上来,耿子堂拾起旁边丢弃的农具,默默的挖起土来,身边的人见他这样跟着挖了起来,没有言语,默默地挖着,锄头撞击着泥土发出的声音似乎是他们胸腔里爆发出的仇恨之声,他们挥舞着工具就象手握着一把坚硬的利器向着小鬼子们用力的挖去。这时,红姐看到耿营长腰间渗出了红色的血印,她叫着耿营长,不要再挖了,说:“耿营长,你又流血了。快放下,别挖了。” 堂子没听她的继续挖着。卢苇走了过来,她抢过耿营长的锄头接着挖了起来。耿子堂望着卢苇,眼眶湿润起来。 坑终于挖好,水生放到了坑里填上了土,与孙花妹的坟平齐着,卢苇久久地跪在父母的坟前不肯离去。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锣鼓鞭炮声。他们见一群人朝这走来。 近时,他们才看清这些人带着一些挖掘的农具。他们是来收尸掩埋的,卢苇认得,他们全是她村上的。她跑上去问这些人,他哥在不在村子里,得到的回答是或摇头或沉默。也难怪,这几天苦惨痛苦的遭遇,让他们心有余悸,心尖上的阴霾难以挥去,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事啊,他们没有了往日的笑容,神情麻木,个个心情沉闷地低着头从他们身边走过,向那堤外的江边去了。 不过有一个大叔返身回到他们当中说:“杆伢子,不是跟着你们过河已经到了这边吗?怎么啦,不见了,死了?” 耿营长忙制止他:“没有没有,这里没有找到他,要真是被鬼子害死了,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是这样的,你从他们村上过来就真的没有看到卢杆还有小林,李保长就没有回去?” “没有,真没有看见。”那人说着要走。 卢苇还要过河去村里找爹找哥,那人听卢苇要过河又对他们说道:“听说鬼子在南县明山头修了炮楼,说不定什么时候鬼子又会来,你们还是快走吧,你们当兵的又不会打鬼子,莫再丢了你们的小命。” 耿营长听了觉得脸上有点发烧,难受得很。卢苇还在任性要过河去,红姐拉住她说:“苇妹子,算了,我们走吧,跟我到重庆散散心。你爹娘死了,你哥又没在这里,找到他也不是一时一会的事。现在你成了孤身一人,出去散散心,等打跑鬼子,这里太平了再回来也不迟,兴许你哥也就回来了。” 耿营长也劝着她,卢苇一个小女孩子也没有多大的主意,听他们的劝跟着走了,到了船上,她让一个士兵拿上二个包好的大洋,让他去送给那些收拾尸体的村民。等士兵送完一回来,船启动了,向着江心开去…… 卢苇站在船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家乡,泪水涌了出来。 当经过那片他们曾经呆了好几天烧得一片苍痍的苇子里时,耿营长一脸悲情。 这里有被鬼子炮弹炸死的兄弟。 这里有被鬼子烧死的同胞。 这里有他的仇恨,也留下了他的屈辱。 他深深地在痛苦中想甩脱掉那残酷的场面。然而,他无法甩掉,铮铮汉子流下了泪,他抢过一个士兵的枪,举起来向着阴沉的天空大叫着扣响了扳机,他在倾泄满腔愤怒,在迸发深深悲伤。 枪声中,卢苇跪下了,对着家乡的方向跪下了,对着父母坟莹的方向跪下了,她已没有了眼泪,只有悲伤中蕴含的仇恨之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