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6 实诚人和惊艳之作 (第2/2页)
,就继续弹了下去。芳仪细听着,断点续弹,琴音纹丝不乱。芳仪虽不算此中高手,但那时候在娘家也是拼命学过的,而且祖父索尼也是时不时地来个各类检查,所以现在芳仪虽然已经不善奏了,但粗听听还是会的。这下子,倒是真对这格格格有了很深的印象了。 一曲终了,太皇太后娘娘颔首,芳仪也笑着说不错。这小格格这样弹了一曲,接下来,倒是没人再要上去弹奏了,估计也不想再续貂了。芳仪也落得个耳朵根子清静。宣妃刚刚在边上装木桩子,这会儿也活了过来,一个劲儿的在太皇太后跟前卖乖。 终于,说笑够了,老太太来检查功课了。这时候,早有人在边上置了案台,搁了笔墨纸砚。原来,老太太让人一个个的吟诵,大家点评,边上自有人记录。并没让人自己写自己的,再统一递上来,倒是少了个让人卖弄书法的机会。 只是,向来是有人会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的。这时候就有个小姑娘向太皇太后娘娘请了旨意,说是拙作不堪,愿意抛砖引玉。只是因为自己的诗不好,污了太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宣妃娘娘及各位贵人的耳朵,所以自请处罚,愿意为众姐妹服劳,做那记录之人,请太皇太后娘娘成全。 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位擅长书法,也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太皇太后娘娘哪有不允的。当然,座下也就几个小姑娘面上略带沮丧、懊恼等色,想是也能写一手好字,只是没有那个小姑娘见机快,也没那个小姑娘胆子大。 这小格格先是以茶花为题,咏了首七言律诗,虽然不见什么精彩之句,倒也算得上是工整。再看其字,不是闺阁中的簪花小楷,而是字体较大、个个圆润,一看,就知道是师董其昌的,也就是有馆阁体的样子。这个格格到是个好心思,太皇太后娘娘年纪大了,所以写簪花小楷怕老人家看了吃力。而现在外头的人都知道,万岁爷喜好字好的,尤喜董其昌的字,他自己就是学自董其昌的。这字,风格比较秀气,圆滑,闺阁中写写也很合适。倒是个肯用心的。 接下来,也就不一而述了,只是这些格格也就这么点岁数,就是事先请人捉笔的,也要合着这些格格的身份,不会弄出什么惊世之作来。只是到了一个小姑娘,起身福了福,说道:“奴婢素来喜欢海棠,今日在太皇太后娘娘这儿看了那西府海棠实在是好。特别是那株白色的,花重朵大,色白剔透,就想着吟诵它了。”然后张口就来: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首一出,众人皆为惊艳。芳仪也拍案叫绝,前头还在说什么没有惊世之作来,这下子就来了个让人耳目皆新的,可见,万事实在是不能太早断言啊。 太皇太后娘娘也连声道好,也不等其他人再说了,就要先赏了这个小格格。可这下,就来了稀奇的了。只见这个小格格往下一跪,说道: “实不敢领了太皇太后娘娘的赏赐与各位的称赞。只因为,这首咏白海棠并不是奴婢所做。” 这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倒是把人给搞糊涂了。太皇太后娘娘还是一贯在人前的慈善,笑着说:“你且起来,慢慢说话。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小格格闻言起立,说道:“奴婢想着吟诵白海棠,也就在它那儿多多停留了会儿。忽然在那儿捡了个纸团,上头就是写了那首诗。奴婢见了,实在是喜欢。只是也因此它在前头,奴婢也想不出什么吟诵白海棠的诗句了。刚才一急,就把那首背了出来。实不是要欺瞒,只是想请太皇太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听听如此佳作。也实在是说不出拙作污耳了。” 说着,就把那个纸团呈上,又跪了下来,就地磕了个头。太皇太后娘娘扫了下由内侍递到眼前的那纸,示意人给皇后娘娘,自己却让人把这孩子拉到自己跟前,细细的看了,笑道:“倒是个实诚的孩子,我喜欢,赏。” 芳仪这会儿倒是在看那个展开的纸团,只见上头用那堪比狗爬的字儿写着那一首诗,而且,好些字还是缺胳膊少腿的,也亏得那小姑娘认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