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25 两处闲谈 (第2/2页)
了。 这事情是怎么给王原知道的,就不得而知了,只是,那年三月,那个汤右曾还和王原一起弹劾过李光地。只是李光地乃康熙心腹,屡受弹劾而不倒。 先前刑部拘讯时,那三千两银子,真是公说公有,婆说婆无了。只是现在行贿之人都认了,陈汝弼说没有,也总是弱势了些。 胤礽一边说,一边皱着眉头,“李光地,曾为文华殿侍讲,是大哥您的师傅。这陈汝弼既是他保荐,又是他的下属,而王式丹等人又是他的门生。这里头,可牵涉不少啊。大哥,我在吏部当差,本来就脱不了身,我去跟阿玛说这差事,该当落在我身上。” 承祜止住了胤礽道:“胡闹些什么?先并不说别的,那些议政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诸多官员核查此案,你只是个王爷,还不够看。而且这大朝会,当着那么些个人,阿玛岂能朝令夕改?” 胤礽当然知道这些,只是对于大哥,他太过紧张,关心则乱,“总要试试去。” “你啊!这差事虽然烦些,但阿玛也是为了我好。” “阿玛自然是为了大哥,只是,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替大哥看着有何不可?”胤礽知道说不服大哥,眉头越皱越紧。 其余诸人这会儿也想不出什么来,只能跟着皱眉。 承祜一看,“扑哧”乐了,“这一个个怎么了?事情还没办呢,就都泻你们大哥的气啊?” 这样一说,才把这气氛混了过去,只是各人心中都打定了主意。 承祜故作轻松,与弟弟们分别多日,就把这一路上所见所闻一一说来,气氛才更好了。 这几个在东宫说的兴起,一起用了午膳才散了,下半晌,又聚在中宫好一阵的欢腾,就连康熙也来凑了热闹。 而此时,十阿哥胤禩的府上,十四阿哥也在一起喝着酒说着话。十福晋郭络罗氏过来劝了一回酒,才退了出去。十四阿哥笑着对胤禩说道:“十嫂的风姿,果然世间少有啊。难为哥哥向阿玛求娶于她。只是,十哥何必学三哥?难不成,也有什么说法?” 说着眼睛竟然向胤禩的下半部分瞟去。 胤禩也不恼,只是作势打了胤祯一下,“休得胡说!仔细皇阿玛知道了捶你。” “我这是在十哥府上,怕什么?” “你啊,也老大不小了。我怕你在我这儿说惯了,出去没有把门的。” 十阿哥求娶郭络罗氏,其实用意很简单。宫里,宜嫔虽不得势,但还是有个儿子的。这六阿哥胤祺养在太后身边,太后极其疼爱。康熙对这个儿子,也是很宽容。胤禩以前就与六阿哥走得近,现在更是是不是让自己福晋去六阿哥府上。 郭络罗氏出身也算不得如何显赫,其外祖安亲王岳乐虽然看着帽子大爵位高,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权。 但胤禩他相信,自己就算不求这个郭络罗氏,皇阿玛也不会给自己指个显贵家的。现在如此,甚好。 “怕什么!不过,我倒是没想到,这回太子,尽然会从南边带个人回来。”说到这个,十四阿哥有点儿皱眉。 “你这是担心什么?李煦还能甩了你?” “哪怕他塞十个人给太子,太子也未必会相信他。我只是觉得,李煦这招,有点昏。以后这十五十六等人,会不会借此偏了想头。” “事在人为,看谁先出手。现在,你与十五十六他们总是亲些,与宫里王氏也亲厚。此女才离家,说不得这心还向着娘家。初来乍到,也必是惶惶惑惑的,若有亲戚安抚,必会生了依靠之心。女子就算出嫁,也要依靠娘家的。日后,这就不是十五十六偏了,而是太子那边有事了。就算她不会偏着我们,但借着她的手让她不知不觉地做事,也是好的。毓庆宫,太严。” “我回去就让人给王氏捎话,看看远道来的侄女,也听听乡音。”十四阿哥一听,笑逐颜开起来。 胤禩在心里冷哼一声,蠢货,面上却不见丝毫的不耐烦,又提起酒壶,替十四阿哥满上,对干了一盅,才说,“这些许小事,何劳费心。再说,十三弟最是仁厚的,由他那儿出面,才是最好的。”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哥最要拘着我。又不愿找事,对东宫,可是一点儿想头也没有。” “就是这样,才好呢。”胤禩笑着说,“好了,这事就这样了。这陈汝弼,才是正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