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思念的滋味 (第1/2页)
第121章思念的滋味 周瑜站在地图前,隐去刚才的些许情绪,再一次脸上恢复了平静冷淡。 众人虽然在先前看到那一幕很是尴尬,但也不好多说,就是王睿此时也不忍心打扰,都有些避讳的转过脸去。 倒是江夏的人已经习惯了幕阜的这种大胆和直接,以及周瑜那将女人疼到骨子里的别致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周瑜道:“西陵的豪强除了黄氏一族,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势力,那就是在西陵有雄厚的商业势力的李家。” 李家? 有些人甚至以为是不是又要和幕阜牵扯上关系,甚至有的人觉得这不是江夏蛮李氏和黄氏在西陵的翻版吗? 熟悉江夏事务的蒯良却一下子反应过来。 “公子莫不是说的是李通一家?” 周瑜道:“正是”。李通在江夏郡也是大大的有名,有气力,好任侠,精武艺,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不过比起李通,他的家族在西陵这一块却更加的有名,和黄真黄家是西陵第一大地主不同,李家是商家出身,由于朝廷对商人压制,李家行事历来小心谨慎。就算如此,李家也几乎掌握了西陵城内大型的比如布匹、丝绸、以及茶叶等东西的流通,家财难以数计。 因此也是可以与黄氏分庭抗礼的大族。 这次黄家造反,事发突然,江夏又缺乏主将,因此李通也被逼造反,不过他更多的是通过捐资纳粮来保持和黄穰的联系。就在西陵反后不久,李通曾经派人来过洛阳寻找周瑜,诉说其中境遇。 周瑜道:“李通此人可为大将,更何况此人目光长远,绝非泛泛之辈,西陵的局势或许将要落在此人身上了。” 王睿大笑道:“还是公瑾多智,我军在此迁延近一年,竟然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公瑾一回来,便有妙计出来,看来我还是老了。” 王睿这话听在别人耳中,多少可能有些警告的意思,但王睿对周瑜已不是一个上级对下级的那么简单了。他说这些话,自然是玩笑有之,真情实感也有之。 众人也都当玩笑听,顿时大笑起来。 周瑜忙道:“恩师言重了,恩师长围西陵,围而不攻,我也是极其赞同的。荆州事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暴乱,这病症由来已久,若要根除,必须花大力气,长时间,多精力去投入,一步一步的逐渐消除,我想经此一役,整个江夏郡自然会焕然一新。”江夏蛮部的威胁已经彻底消除,地方豪族又全部集中在西陵,若这次西陵城破,那江夏豪门也就烟消云散,地方势力也将完全重组,一个崭新的江夏郡蔚然可期。 江夏郡解决之后,在挥兵解决武陵、长沙等四郡问题,那就更加容易了。因为整个荆州六郡,除南郡外,江夏郡便是其中势力最强者,其他各郡势力就是合起来,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王睿东来,率领荆州兵两万人,加上江夏武昌军六千余人,和黄穰的近六万人在这里鏖战相持一年,也是极大地不易了。况且黄穰为困兽之斗,在地方无法发展,而江夏则一边打仗,一边的农业生产、商路开拓并没有停止,反而因为战争的原因,对物资的需求达到了极高的需求,从另一方面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这也是当时周瑜定策对黄穰围而不打的原因之一。 至于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周瑜还有意于豫章郡,不出意外,周瑜这次攻西陵,对黄穰也不会群追猛打,而是要围三缺一,让他逃到豫章去,这样将来他才有借口向那里发展。 还是那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周瑜道:“事不宜迟,学生立即让人联络城内的李通,商议此事。” “甚好!” 王睿爽朗的笑了一声,道:“公瑾啊,这兵事有你,我也轻松不少。你也旅途劳顿,还是先歇息歇息,至于用兵之事,明日再谈。也不急于这两天。” 王睿说完这话,周瑜还没有反应过来,在席位上坐着的幕阜却率先闹了个大红脸,羞涩的低下头去,她已不是人事不知的大姑娘,有些话的言外之意她还是能听出来的。 众将这才离散,王睿大军驻扎在西陵城西和城北,而周瑜的武昌军主力则驻扎在城南。周瑜和武昌诸将带自己新编之军也赶往南城驻扎,周瑜拉着幕阜的手,一路走到议事大帐,众将也都分立两侧,面色严肃。 武昌众将,除陈武留守武昌,孙平率领水营主力继续驻扎鄂城外,其余周峰、甘宁、黄祖、钟晟等将全部集中在大帐之内。 他们好多人也是许久未见,当他们一齐参见周瑜后,周瑜让他们起身。幕阜率先站起来,道:“夫君既然已经平安归来,妾身也该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