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70章 (第4/5页)
才发觉了其中的奥妙,正在兴头上,十二万分的乐意可讲解给石梦泉听——根据郭罡的计划,现在朝廷发给普通士兵的月例是五钱银子,只要由军方出面向庆澜帝求恩典加俸,不须多,月加五厘就好。只是这五厘虽然加了,却不实在地发出去,而是作为一项新的养老税收入国库。士兵们每人月交五厘,樾国的常备军至少有三十万,无论单个的士兵服役几年,在任何时候,总有至少三十万人在向国库中交纳养老税。由本年起,第一批年满二十五岁的士兵退伍,二十五年后,这些人及他们的寡妻——如果还健在在话,开始领取朝廷的养老金。而这时候,国库中所存的养老税金已经有四百五十万两,且将继续以每年十八万两的速度增加,足够支付退伍士兵的薪俸——而且,就平民百姓来说,五十岁已是高寿,其中能有多少人活到六十、七十岁?虽然寡妻可以代领薪俸,然而寡妻一旦改嫁,朝廷也将停发银两,所以,决不用担心僧多粥少的问题。 石梦泉并不擅经营计算,半晌才有些明白了:“这就是让朝廷帮士兵存了一笔养老银子吧?” “正是。”玉旒云道,“所不同的是,一个退伍的老兵到五十岁的时候所领取并不是他当年交纳给朝廷的那笔银子,而是从现在正在服役人的腰包里掏出来的。因为服役的人总是比活着的退伍的人多,所以银子总是足够。而且,加俸五厘银子的事,皇上一定会赞成的。原先都是说多赏半年的俸禄,又是白花花的现银掏出来赏人,户部的人别提有多心疼了,现在不要他们掏现银,不过是要他们把银子从一个库里搬到另一个库里——不,其实是从一本帐册上写到另一本帐册上,他们也该少给我些脸色看。” 石梦泉又有点儿糊涂了:“士兵们以为加了薪,其实也没加着。户部的人以为省了银子,其实又花了——” “现在没加着,是加在了二十五年后。”玉旒云道,“户部的确花了银子——与其留着银子给翼王那帮无所事事就会浪费粮食的人挥霍,还不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征收这么多税金,大部分还不都被王孙贵族拿来纸醉金迷了?” “倒也不错。”石梦泉道,“但是你这方案显然是要拿户部和王孙贵族开刀,恐怕阻力不小吧?” 玉旒云看了看他,突然抓起桌上的毛笔朝他脸上画了过去。石梦泉不防备,脸颊上立刻就多了条黑线。玉旒云即笑道:“你别跑,我给你多画几条你就成老鼠了。这是大事,怎么能畏首畏尾?还没着手做呢,你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石梦泉实在是觉得有些奇怪,这个时候玉旒云怎么还有心情开玩笑?甚至也不应该有精神来弄什么旧制改革——赵王就在京中,悦敏把持议政处,一场大变乱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她应该全力应付这事才对啊! 玉旒云看他的神情,也猜出他的心思了。丢下笔来,递过一方帕子去,道:“我想过了,赵王这事,我们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就好像打仗的时候,我们一味揣测敌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就总是处于被动。越是不晓得对手是何打算时,我们越是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被人乱了阵脚,壮大自己的势力——如果敌人突然发难,我们总能对付。又或者我们自己的时机成熟了,先发制人也可以。” 她没有完全按照郭罡的解释来说,但是意思也差不多了。当此时,越是小心翼翼防备着赵王造反,越是容易犯个错误被他抓住小辫子——立刻让老兵退伍还乡,实际是以退为进啊! 石梦泉少参与朝廷钩心斗角,但是以行军打仗来做比方对他来说是最明白不过的了。“既然大人这样说,有什么我能做的?”他问道,“要我在朝堂上跟户部的人一分一厘地算账,我恐怕没那个本事。” 玉旒云笑道:“算账自然需要账房先生了,勉强你来做,岂不是大材小用?我有更重要的任务要拜托你。”便指着笔记上关于各地设立武备学塾和军营统一训练制度的那些条,一一把郭罡的建议给说了。 听了这些,石梦泉拊掌赞成:“这可真是太好了!每次出兵如果都是带的亲兵,自然知道他们有些什么长处,又有什么不足。但一遇到要调派地方驻军支援,实力参差不齐,如果全国能够统一,又常有京官去考核,我军的战斗力自会大大提高。” 玉旒云道:“显然,所以才要你制定这个训练章程。” 石梦泉道:“一定不辱使命——其实我觉得大人最高明的在这武备学塾上。少年人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读书识字,将来到了军中自然就是将才。现在许多十夫长、百夫长身手很好,又得军心,可惜目不识丁。我有心提拔,但他们连个军报也不会写。就算有什么经验,也难以成书,推广到其他军营里去。实在可惜。如果有了这个武备学塾……” “那也得好几年之后才见效果呢!”玉旒云听他对这计划赞不绝口,知道实际是在称赞郭罡。但是心里还是很得意:总算她没有白收这只黄鼠狼在身边。不知石梦泉将来知道了这一切都是郭罡的杰作,会有什么反应呢? 两人又接着把郭罡的其他建议也都商讨了一回。真是越说越兴奋,玉旒云当时就铺了纸准备写条陈。不过下人把茶点拿了来。石梦泉怕她又“废寝忘食”,搞坏了身体,就拦住了不让写。可依然拗不过玉旒云,最后成了玉旒云口述,他执笔,用了一个多时辰才把条陈写完。 管家便来请晚饭了。两人都心情大好,连带的也就胃口大开——玉旒云家的厨子都是既知道玉旒云的喜好又了解石梦泉的喜好,专门挑了两人爱吃的来做。而且这又是玉旒云远征回来头一次在府中宴客,管家特为献上了自酿的好酒,甘冽香淳,让人喝下去说不出的畅快。不多时,各种佳肴一扫而尽。盥手漱口后,又上了香片来,座谈消食。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通报说,张至美夫妇求见。 玉旒云都快要忘记这两个人了。当日富安兵变,她要邓川带着这两个人北去并且把他们看守起来,这两人也就一直住在朱家坝。到了东征郑国胜利,大军回京时也没想起他们来。估计是邓川自己记起了这茬儿,就把夫妇二人“护送”回西京来,听候玉旒云的发落。 石梦泉便望了望玉旒云:“大人,牟希来也算是西瑶的一个重要人物了,虽然现在被流放,但他日或许还有东山再起之时。我们要不要把这夫妇二人留在西京?” 玉旒云也有这样的打算,笑了笑,道:“请他们先进来再说。”念到自己还关押着楚国武林北义师的人,又想:我到底得养着多少浪费粮食的家伙? 不多时,看一盏灯笼穿过月门,下人已引着张至美夫妇到了。几个月不见,他俩还是老样子。张夫人落难之时依然有太师千金的架势,而张至美在夫人身边亦步亦趋,窝囊书生畏妻如虎,让人一见之下不免发笑。夫妻来到跟前就同玉、石二人问好。 玉旒云也跟他们寒暄,问问连月来的经历——果然与她所料不差,张家夫妇一直住在朱家坝,并没有遭遇任何的战乱,只是穷极无聊度日如年。两人担心牟希来的境况,很想尽快去营救,但是又不敢贸然离开朱家坝生怕会卷入战争死于非命。于是就一直禁足在朱家坝的小院之中。直到罗满和顾长风各自上任,东海三省一片新气象,两人才知道大战胜利的消息。他们决心南归,苦于全无盘缠,便求助于邓川。邓川知道玉旒云要自己看管这对西瑶夫妻决不会是无端端,便推说军中的银两他不好随意动用,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