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4第114章 (第4/6页)
广,会影响江山之稳固,所以他才不计较自己和冷将军的过节,毅然为其求情。且不看程大人此举是否妥当,单看他现在的众多支持者——臧大人是一个清官,他支持程大人定然是出自真心。可能很多人也是如此。但还有不少人恐怕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用程大人来做挡箭牌,自己好逃脱清算。殿下如果一意孤行,要惩办冷将军,这些人说不定就成了亡命之徒。他们可以把程大人推在前面,当真造起反来——殿下莫忘记,不少人手握重兵。就说冷将军,虽然远在边关,他现在给养充足,要想起兵造反,也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殿下打算怎么办?镇压吗?若镇压不成,殿下不就成了楚国的千古罪人?若镇压成功,难免是要将叛贼全部诛杀的——到时候程大人活不了,臧大人活不了,旁人,只要参与其中的,不管是真心直谏的,还是浑水摸鱼的,也统统活不了,楚国损失这样大一批人才,樾寇岂不是要乐翻天?” “这……”竣熙细细体味哲霖的话,果然在理,“你能如此体谅程亦风,他却不能这样体谅你我,唉……这个人也真是忠直过头了——你有什么建议?” “愿意接受臣下建议的君主就是明君。”哲霖微笑,“愿意承认自己做错的君主那就更是世间少有了。殿下愿意去向程大人认错吗?” “我——”竣熙下意识的就想说“我没错”,但是回想哲霖方才的那一番分析,就算自己要惩办贪官这件事果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和程亦风这样的忠臣对立,和众大臣在东宫正殿当面翻脸,给小人以可乘之机,这些自己难道也没错吗?他推卸不了责任。只不过,放不下面子来。 哲霖又是微微一笑:“臣的措辞欠妥。其实程大人没有错,殿下也没有错。只是君臣之间,也应该给彼此一个求同存异的机会。世上没有一个好人喜欢贪官。殿下想用彻查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程大人说殿下的方法不好。但臣相信程大人也不会说姑息纵容就是好方法——他不是说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么?殿下可以让程大人递折子上来,说说怎样才能治本。如果他说的可行就如此照办。如果不可行,或者他想不出治本的法子来——相信到那时候,北线的危机也早就解决,冷将军所作所为令人发指,那就是惩办他的好时机。” “好主意!”竣熙的眼睛一亮,“这使的是个‘拖’字诀,我就让程大人去想一个月——真想出了治标治本的好法子,自然可以造福后世。要想不出来,反正这一个月之内我暂时不惩办什么人就是了。贪官们看我一时不找他们算账了,也就不会造反。道一个月之后……哼,就算有什么治标治本的办法,相信没人会反对我惩办几个罪该万死的贪官污吏吧?” “正是如此!”哲霖道,“不能为了争论如何对付敌人而伤了自己人的和气。臣之前为了设立疾风堂而不择手段,以致和程大人起了矛盾,后来才悔恨万分。至今臣和程大人之前还有嫌隙呢……唉!” “你放心!”竣熙拍拍他的肩膀,“日久见人心。程大人是一个君子,将来总会了解你的。你们共事的时间还长着呢!” “多谢殿□谅臣。”哲霖躬身道,“臣一介亡国之徒,能够容殿下收留,又得以为殿下效力,实乃三生有幸。臣一定助殿下消灭樾寇,扬天朝之威!” “哈哈!”竣熙笑道,“我身边能够有你们这些忠臣,才是三生有幸呢!不要多说了,先陪我那眼前的麻烦事儿都解决了吧!” 这样,午夜时分,东宫里跪着的大臣们才相继散去。许多人都已经腿脚发麻,要相互搀扶着才能勉强行走,不过大多数人心情却都还不错——有些固然是因为自己可以暂时逃过一劫,还有些则是带着慨叹——总算这一次没有让国家误入歧途。臧天任和程亦风当然是后者。 两位老友步履蹒跚地在东宫门口撞见,一时竟相视无言。片刻,臧天任才挽住程亦风的胳膊道:“走吧,老弟,你还任重而道远呢!” 程亦风感觉两条腿仿佛都不是自己的,踉跄了一下,才苦笑道:“当年被贬时,记得臧兄扶过小弟一把,后来我从落雁谷逃难,也是投奔臧兄,今日惹了麻烦,还要拖累臧兄!” “老弟你说哪里话?”臧天任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我如果不是一般的又臭又硬,也不会做这么多年的朋友。愚兄本不是特来扶你,只是正好又跟你意见一致。太子殿下年少气盛,以为只要杀尽天下贪官,就可以杜绝不正之风,结果引出上上下下许多不满与混乱。其实我已经上了好几本折子,请殿下停止清查,可惜都如石沉大海。想必是在东宫内阁被袁哲霖拦下来的——我本来还奇怪,怎么老弟你一直都向殿下进谏,莫非你也赞成清查了?今日老弟如此举动,愚兄才放下心来。” 程亦风没有见过臧天任的奏折。他之所以长久以来忍受着,自然是因为公孙天成当日建议他听之任之,让哲霖作茧自缚。但是,他的心始终在挣扎——他不想要刷阴险的手段,如果依靠牺牲一批人来稳固自己的地位,那么他和哲霖又有什么分别呢?司马勤自尽,司马非辞职,他越来越忍不下去了。到这天清晨,公孙天成告诉他,哲霖要揭发冷千山一党,邱震霆等企图阻止,却以失败告终,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下去,一径闯到东宫,上演了几乎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然,这些他都不能跟臧天任说。何况,他并不知道,公孙天成乃是看准了哲霖、冷千山、司马非三人之间对峙的形势就好像一个马蜂窝,乃是特意要程亦风来捅马蜂窝的。 “臧兄既然早已上了好几封折子,想必对太子殿下所要求的‘治标又治本’的法子有所心得了?”他道,“不知道可否指点小弟一、二?” “我哪儿有什么好法子?”臧天任道,“历朝历代出过那么多的贪官,就算不贪的,照顾亲朋戚友的也比比皆是,如许多先贤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愚兄如此资质,怎么能悟出治标治本的法子来?” “如今的官员俸禄如此之低,也难怪他们会想方设法聚财。”插嘴的是榜眼彭茂陵,官拜户部员外郎,因为是五品官,所以并没有进入东宫,一直在门外等候着。他向程亦风和臧天任一揖,表示了对两人直谏行为的崇敬,接着道:“前朝曾有过养廉之策,朝廷除了发给官员俸禄米外,还发给职钱、职田、茶汤钱、添给钱、厨料、薪碳、衣服、马匹、草料等,甚至连其师爷和仆役的薪水,也由朝廷提供。官员不必为生活担忧,自然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了。” “朝廷要负担如此花销,却从哪里找来这许多银钱?”程亦风咂舌不已。 “当时将火耗银子全数充公。”彭茂陵回答,“反正这火耗银子是地方官员为了填补自己的亏空而巧立名目弄出来的。与其让他们中饱私囊,倒不如朝廷统一管理,从富裕的郡县调拨银子去贫困的郡县,这样,官员无论在何处上任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养廉银,岂不便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