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国士 (第1/1页)
朱祁镇说道:“请杨公随赵天师进屋,一切都听赵天师吩咐。”他笑容温和,但在杨溥看来,却是揶揄的笑容。 杨溥心中微微有气,心冷了一半,9岁的小皇帝,这是等着让自己出丑呢! 这小孩,也不知要想什么办法折磨自己! 杨溥心中发凉发苦,扯出一个笑容,对着朱祁镇拱拱手说道:“老臣遵旨。”他跟着赵天师走了进去,心中都是屈辱。 赵天师带着杨溥进里屋,说道:“得罪了,这毕竟是皇上的吩咐,请杨大人配合。” 杨溥气得有些不轻了,赵天师说道:“请杨大人除去衣服,全部。” 杨溥瞪起眼睛,气得浑身都有些颤抖,他低声骂道:“赵天师放肆!此等有辱斯文之事,我杨溥不做!大不了就是一死!” 赵天师睁大了眼睛,突然一笑,说道:“这可由不得你!”说完上前一步,就要敲昏杨溥。 杨溥身上浩然正气勃发,一股气势逼得赵天师脚步一顿! 杨溥潜心学习,心思澄澈,浩然正气清澈如玉。他又身为阁臣,有朝廷气运加身,倒是不可小看。 赵天师微微苦笑,小皇帝搞得这叫什么事,要是拿不下杨溥,自己在皇宫还怎么混,还做什么天师。 赵天师结个法印,大喝一声“破!”,金闪闪的法印击在杨溥的浩然正气上。 杨溥退后两步,双目圆睁,一声暴喝,如炸雷般响起。赵天师屋里站着一只白鹤,被喝声一震,嘴边流出一丝血液,倒地而死。 文人一喝断魂! 赵天师须发飞扬,大袖一拂,一股诡异的奇香突然而起,杨溥大叫不好,眼前一黑,就这么晕了过去。 赵天师吁了口气,将杨溥剥了只剩内衣裤,扔进一口大缸里。 大缸里都是青绿色的液体,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杨溥泡进去以后,赵天师围绕着大缸团团转圈,不时拍打缸壁。 两个时辰后,他似乎累极了,大汗淋漓的走出去。 朱祁镇一直耐心的等在外面,看着孔明和刘伯温下棋。孔明输了,就弹琴高歌一曲,刘伯温输了,就得说个笑话。 蜀童和小道童蹲在地上,撅着屁股,斗蛐蛐。 朱祁镇手下躺着白虎,白虎被朱祁镇气势所摄,乖得像猫一样,只差没“喵喵”叫了。温顺的在朱祁镇身旁蹭来蹭去,尾巴高高的扬着,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皇上,已经可以了,再过一会儿,杨大人就会醒来。”赵天师行礼说道。 “好,辛苦你了。”朱祁镇笑道。 赵天师微微一笑,拱拱手说道:“我实在太累了,求皇上恕罪,要回屋里躺躺。” “去吧。”朱祁镇说道。 刘伯温起身,把棋子一扔,说道:“我去看看杨公。” 孔明骂道:“好个赖皮的,眼看着快要输了就偷溜!不准走!”他站起来,抓住刘伯温的手臂。 刘伯温嘿嘿一笑,手臂一错,逃离了孔明的魔爪,跳上岸去。 孔明生气,想追过去,又怕遇上醒了的杨溥,可能要吃些苦头。 杨溥醒来,发现自己穿着单衣,好好的躺在床上。他起身穿好衣服,只觉浑身清爽,无一处不舒服,好像充满活力,年轻了十几岁一样! 正巧此时刘伯温敲门进来,杨溥心中依旧疑惑,问道:“敢问青田,这到底是做什么?” 刘伯温由衷的赞道,“杨公气色果然好了很多,赵天师大能!” 刘伯温也不卖关子,接着说道:“皇上心疼先生,知道先生曾经在牢里住了十多年,身体积劳积损,寒气入骨。所以特意询问了赵天师,让他想个法子。赵天师研究了几天,熬制了这缸药液,特意为先生治疗。”他感叹道,“皇上待先生,真是没得说,得君如此,真是为臣大幸。” 杨溥头脑有些乱,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纷乱的思绪。 小皇帝把自己骗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给自己治病吗?可皇上他为什么不提前说? 刘伯温似乎想到了杨溥心中所思所想,继续说道:“皇上说了,之所以不提前告诉先生,是因为这是一次惊喜。惊喜就是先惊后喜,有惊有喜。” 杨溥长叹一声,说道:“皇上待老臣如此,老臣实在……” 刘伯温说道:“皇上还在外面等着呢。” 杨溥整整衣服,说道:“快带我去拜见。” 杨溥随刘伯温出了茅草房,只见湖心亭里,只有朱祁镇和一只白虎,孔明和曹吉祥等人等候在岸边。 杨溥在刘伯温的指点下,踏上了湖边的木桩。 原来赵天师在湖里设了暗桩,一步步走去,踏湖凌波,倒也潇洒。 朱祁镇静静的等着,杨溥心中感动,下跪行礼。 朱祁镇也不急,缓缓倒了一杯茶,递到杨溥面前说道:“起来说话。” 杨溥双手接住茶杯,躬身站立,朱祁镇示意他坐下,杨溥挨着石凳的边坐下了。 朱祁镇缓缓喝茶,杨溥也小小的抿了一口。 湖心亭在湖中,亭外白鹤飞舞,岸上白鹿蹦跳追逐,意境极美。 朱祁镇一手喝茶,一手抚摸着白虎的头,意态闲适。 杨溥虽然身体紧绷,但耐不住这闲适的意境,精神和身体都慢慢放松下来。 朱祁镇终于看着杨溥了,目光炯炯的注视着他的眼睛,杨溥看了一眼,立马低下头。 朱祁镇叹道:“君为国士,有国士之才,有国士之度,朕必以国士待之,至死不负。” 杨溥浑身一震,手上拿的茶杯抖了一下,微烫的茶水泼了一手,他却毫无反应,只呆呆的看着朱祁镇。 国士! 杨溥今年六十多岁了,他已经是个老人,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变故太多,多到他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年轻时候的自己,也曾经有一种奢望。 那时候的自己,只有二十六岁,他看到了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的故事,早些年看过的故事,再次重看,竟有不一样的体会。 杨溥看完故事后,念念不忘,在书上写下了自己的评语,“太子丹恩重,荆轲高义,君以国士待之,臣必以死相报。千古佳话,莫过于此,荆轲死时,必悔恨大事不成,难报太子重恩!” 君以国士待之,臣必以死相报! 杨溥一直怀揣着这样的奢望,28岁考上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一直到现在,63岁,任殿阁学士。 可他一直都没有遇到,遇到愿意以诚待他的明君。 六十多岁啊,杨溥以为自己早就忘了这件事! 可没想到,也许是性格执拗吧,他一个入土半截的老人,居然还想着这件事。 杨溥身子微微颤动,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慢慢放下茶杯,缓缓跪在地上,叩头说道:“臣感激皇上,但臣年纪老迈,实在不如孔明他们,臣感激皇上……臣万分惶恐,感激……。” 他这一句话,说得条理不顺,结结巴巴,显然是心情慌乱。 朱祁镇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知道先生有大才不得施展,也知道先生顾虑重重。但这些朕都不在乎,还是那句话,朕以国士待先生,至死不负。” 杨溥身子猛烈的颤了一下,突然低头,头死死的伏在地上抵着石板,眼泪落下,泣不成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