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6章:古怪的叙旧方式 (第1/2页)
三天后,李浩回到科研寺,何杰如约献自己的晒盐计划书,李浩看了一遍,没有任何采可言,但非常务实,也很完整,甚至都不需要他润笔修改,他很满意,写了一封请求开置实验盐田的奏疏,匆匆赶往长安太极宫。品 李世民正在甘露殿跟几个大臣商议政事,听说李浩有大事要奏,赶忙在宣见李浩。 李浩入殿拜礼后,李世民问:“诗狂,有何要事来求见朕呀?” 李浩将盐田计划书和奏疏高举过头,高声道:“回陛下,科研寺创出了一样新的利国利民之术,望陛下过目。” “哦?”李世民闻言双眼一亮,前几天才跟李浩说了创新之事,没想到这么快有结果了,李世民赶忙摊手道,“呈来!” 许廉将李浩手的奏疏和计划书转呈给李世民,李世民先看了李浩的奏疏,没什么反应,再看计划书,计划书才看一会儿,他的脸忽然出现惊喜之色,渐渐地,只见他脸色越来越红,像是喝多了酒一样,可以看得出来,他很兴奋。 计划书有点长,李世民好不容易看完,一脸激动地拿着计划书抖了抖,望向李浩,问:“诗狂,此晒盐之法……当真可行吗?” 李浩想了想,道:“陛下,科研寺所做之事便是科研创新,突破一切旧法,这晒盐之法,是微臣和一位匠师根据熬盐之法推想出来的,不过由于工程浩大,而且对地理位置有限制,我们科研寺还未能加以实际验证,所以微臣也不敢说绝对可行。” “嗯。”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点头道,“你这话倒也说得肯,倘若你自信满满说绝对可行,朕反而倒难信你。” 他沉吟了片刻,缓缓道:“开设盐田所费不小,事关重大,不能由朕一言而断……此事你有几成把握?” 李浩拱手道:“回陛下,微臣有九成的把握。” 李世民双眉一挑,表情变得很精彩,倘若李浩要是说有五成把握,他倒不会说什么,现在李浩一开口是九成把握,装逼嫌疑太重。 “你啊你……”李世民忽然笑起来,用手指连点李浩,道,“你倒不如说有绝对把握呢。” 李浩一本正经道:“陛下,对于晒盐之法,微臣很有信心,但万事没有绝对,这世界,有很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对抗,如……天灾。” 李浩说得没错,天灾属于不可抗力,连李世民都很无奈,盐田开设于海边,自然也有天灾威胁,如――海啸。 李世民闻言一惊,暗叹李浩口气不小,瞧他的意思,若是没有天灾的话,这个方法一定可行,既然如此,李世民便将那份计划书交给许廉,道:“传下去,让诸卿看看。” 许廉赶忙捧着晒盐计划书来到房玄龄面前,房玄龄双手接过,仔细观看,他的表情变化和李世民如出一辙,惊讶,喜悦,担忧,很复杂。 其他人看到房玄龄的表情变化,心对这份计划书越发好,到底这晒盐法如何神,竟能让皇帝和房玄龄看完之后有如此大的反应。 众臣一个接一个地传阅,等他们都看完,李世民摊手道:“诸卿都看过了,想必对于这晒盐之法也有了大致了解,现在,诸卿可说说各自的看法,畅所欲言。” 七八个大臣一阵沉默,房玄龄想了片刻,出列行礼道:“启奏陛下,微臣觉得,此法虽过于大胆,但确有可行之处,倘若成功,我大唐两年之内,盐价必定下降,百姓们再也不会为吃盐而犯愁,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微臣觉得,不妨一试。” 岑本闻言出列道:“房仆射所言甚是,但开设千亩盐田,所费靡巨,如此浩大工程,应谨慎而行,否则只会劳民伤财却又不得结果。” 这时,李浩忽然拱手道:“陛下,微臣奏疏说了,此法尚未实验,不宜立即投产,只需陛下再拨调微臣一些资金款项,并授权科研寺去沿海地区进行盐田实验,倘若成功,再行此事不迟。” “嗯,此法最为稳妥。”李世民捋了捋胡子,问,“诗狂约需多少款项?” 李浩道:“回陛下,一万五千贯足矣。” “这么多!”李世民闻言不禁咋舌,单是开个实验田要这么多钱,倘若正式投产,那真不知道要多少钱呢。 李浩解释道:“陛下,海边多为沙地,想要在沙地置弄不透水的盐田,谈何容易,一万五千贯只能弄五十亩大的实验盐田,不能再大了。” “嗯,朕知道了。”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此事朕在明日朝会之会与众卿商议,不论成败,结果都会通知科研寺的。” “多谢陛下。”李浩行了一礼,又道,“陛下,此次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