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见去年人 (第2/2页)
家就是你娘家。那些不长眼的敢拿你家的身份说事,老夫必不答应。”赵老爷子相当认真地说道。 老爷子一直把傅紫萱当成家里的后辈子侄相待。 傅紫萱心里暖暖的,听老爷子说完便道:“老爷子放心,我也不是吃素的。李睿若是护不了我,大不了一拍两散。谁规定女人就得巴着男人过活的?海阔天空,我自消遥自在。” 老爷子定定地看了她好几眼,继而哈哈大笑。 道:“好丫头。我果然没看错你。你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不怕,将来老头子我定在你身后帮你撑着。” 傅紫萱也很认真地向老爷子行了个福礼,这番恩义也只待往后相报了。 晚饭时,老爷子还和去年一样把方严一家叫了过来。 方严是赵老爷子的学生,两家经常往来,感情好得跟一家人似的,婉华和彦华出入赵家就跟出入自家一样。 三家人日不落就聚在一起开始吃吃饭。 热热闹闹的直吃到月亮爬了上来。清冷的月华照耀整个大地,元宵夜里三家人在一起吃得是其乐融融。 吃完饭三家人便相携着进城里看灯。 敬县城里今年比去年还要热闹,人声鼎沸,亮如白昼。 兴许是如今内战消停,新皇颁布与民同庆一月的缘故,街上人潮汹涌,几条主道上被挤得水泄不通。那小商小贩只恨爹娘不多生几只手出来,大冬天里忙得脑门直冒汗,收钱收到手抽抽,乐得见牙不见眼的。 三家人托了敬县一把手方知县的福。早早就定了临街一家茶舍大大的雅间,可以在雅间内闲坐观灯。 孩子们也早早就有花船候着了,正好下到河里游玩一通。上来时,估计也没那么多人了,正好可以到街上逛一逛。 街上鲜花仍然是最畅销的,年轻男女手里各执一束或是一捧,皆无落空的。老刘氏等人还笑言。明年应开些荒地种些鲜花待元宵来卖,定能争上些银子的。 走桥的人还是很多,傅紫萱仍是没那个心去挤人堆。 只在花船里看着临街河道边上的人来人往,看着一对对的年轻男女相互依偎互诉衷肠。 去年她和李睿临河里放的那盏花灯上都写了些什么? 愿岁月静好,愿共赴白头? 又是一年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和那个人相约街市。偷摸着去北街偷菜…… 今年元夜,花与灯依旧。也许北街那片菜地也还依旧,只是独缺了去年人…… 北街仍和去年一样。悄无声息。不知那对老夫妻是否还在家里留守? 傅紫萱左右看了一下,发现身边没有人跟着,便脚尖轻点一跃上了那家的围墙。在屋顶和围墙间连番跳跃,那片菜地很快就出现在眼前。 月华下,菜地种了些什么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傅紫萱在菜地里转了一小会。蹲下去随意摘了一把,又扯了几根青翠的小葱捆了。弄成好看的一束,在清冷的月光下痴痴地看了一会。仍是留了一两银子在那里,才离开。 在屋顶上坐了坐。仰头相望,那人似在月华里朝她微笑…… “可有糖吃?” “有。”剥了一颗扔进自己的嘴里。 “可甜?” “甜……” 傅紫萱走时,耳边听到惊喜的叫唤声:“老头子,快来看,真的有银子呢!这次有一两呢……” “真的?还好没出门。你这死婆子猜得还真准。” “老头子,你说会不会还有人来偷菜……” “要我,我去把门开大一些?” “那你可得躲好了……” 正月十九日,陈秀才父子带着家人来傅家里做客。 应下了来长山书院当授课先生。 傅天河大喜。 叫了傅族长和几个族老来做陪,还请了杨盛及傅族长在书院当先生的儿子及何砚及几个早来的先生相互认识。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午饭。 陈秀才要了书院一间房舍,做为父子二人的休憩间。面上还有些磨不开,不愿意住到傅家来。 陈氏也只好随了他去。不过迈出了第一步,又是在同一个村里,还不能借机照顾到老父吗?陈氏便欢欢喜喜地带人过去书院那边布置了。 父子俩死活不要傅紫萱给他买新的马车。 说是家里有牛车,路也不远。若是累了就在书院歇了,也不必日日回去。 傅紫萱便把家里那辆不是自己专用的马车厢给他了,还送了他一匹马。这是外孙女孝敬他的,是送的,不是新买的。劝了好久,陈秀才父子才收下了。 爷子俩愿意来书院当夫子,傅天河总算是放下了心来。一方面因书院越做越大抢了老岳父的学生,心里不安。一方面又想着回报岳父多年的照顾之情。 如今可算是能放下心了。 正月二十,书院便正式复课了,学子们也发现又多了两位先生。 PS: 感谢“吉祥牛牛”投的粉红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