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工心计 (第1/2页)
县官指着那罐东西,和颜悦‘色’地对达青说:“我们验证过了,还是跟上次一样,先是有点效果,再吃就无用了。。。” 达青正要再说什么,县官却朝他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吭声,接着又说道:“关于这个‘药’算不算假‘药’,胡隐医认为就是假‘药’,他要求我把你拘押审讯,追查这‘药’详细的来历,如果真如你所说是有个老郎中赠给你的,那你必须供出老郎中是谁,胡隐医认为这个老郎中如真有其人必定是冒牌货,炮制此‘药’在招摇撞骗,诓人钱财,必须严加追查,也要拘押审讯,量罪判刑……不过……” 县官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达青全神贯注倾听,脸上‘露’出恐惧神‘色’,就缓和一下口气往下说:“不过呢,我作为县令,也不能只听胡隐医一面之辞,要有自己的判断,我倒认为,你提供的这个糖膏,虽然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但也不算假‘药’,毕竟在止咳方面,还是有一些用处,如果假‘药’那就不可能有效的,所以呢,我没有完全接受胡隐医的请求,不再对你进行拘押了,也不会审讯你,这事就到此为止了,这半罐‘药’还给你,你拿着回去吧。” 达青以为听错了,怔怔地不敢抬头,也不敢出声,直到县令说了两遍你可以走了,他才抬起头,战兢兢地问:“老爷不治我的罪了?” “不治你的罪,你现在就可以走了。” 达青从桌上抱起陶罐,还不敢马上走,问老爷还有什么吩咐吗?县令摆摆手说:“既然放你走了,你就自由了,我也没什么要说的。” “那我回去后,就把这‘药’给扔了,以后决不再给人治病了,请老爷放心。” 县官笑了笑说:“以后也可以继续给人治病,只要不出事就行。” 达青赶紧跪下给县官磕个头,感谢他不治罪了。 他捧着那半罐东西走出县衙,那个识识的衙役追上来,把两锭银子给他,说老爷赏罚分明,说好的薄礼一定给的。 达青叹了口气,觉得好倒楣,不过还是得了两锭银子,也是一点安慰吧。 然后达青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走到半道,达青看着手中捧着的陶罐,心中真是五味杂陈,想想自己自从得了这罐糖膏,曾给很多人看好了病,为了赢得县衙的百两黄金,却险些坐了牢,看来这罐‘药’膏既是福源也是祸根,倒不如扔了算了,以后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当他想扔掉时,又一想这‘药’有什么错呢?自己母亲就是被这‘药’治好的,还有那么多人都是吃了这个‘药’痊愈,为什么要把余下的‘药’膏给扔了呢,以后不给他人治病,也可以留着自己用嘛,娘儿俩总会有个头疼脑热,这么好的‘药’了岂不可惜。 最后达青还是舍不得扔,捧着隐罐回了家。 只是经历这一次险情,受此一吓,他还是有点惊醒过来,感觉自己不通医理,只拿着这半罐‘药’给人治病,属于盲目为医,以后不能随意给人看病,更不能赚钱了,所以他就用黄泥重新将罐口封好,放在柜子里再不拿出来,别人来求时,无论是什么病,给多少银子,一概不给,只说已经用光了。 当然达青不会料到,他是中了县令和胡至明的‘jianian’计! 他那半罐糖膏,已经不是罐中原有的了,被胡至明用仿制的假货给掉换了! 而这其中的内情,达青怎么可能知觉呢。 其实,那个胡至明不是外人,他是县官母亲的内侄,县官杨大常的表弟。 胡至明在京城开了个诊所,行医数年收益平平,想到别人医道高明总会财源滚滚,他总想着什么时候能摆脱这生意清淡的窘境,一鸣惊人,扬名立万。 前些日子他收到表兄杨大常的急函,得知姑妈患上咳呛病,在当地求医无效,急需他来亲自诊疗。 胡至明很是吃惊,因为他深知这种咳呛病难于治愈,但也只好离京来浙。果然在他使出浑身本领后,姑妈的病并未好转。最后杨大常只好悬赏求医,胡至明也只能旁观。 结果来了个达青,一丁点的东西给老太太服下,当即止咳平喘,老太太大为欣喜,而胡至明却颇感意外,他行医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强的‘药’。 开始他以为这‘药’虎头蛇尾,先是有效,马上会无效的。结果夜里姑妈突然发生异常变化,她原本躺在‘床’上体弱无力,半夜就喊肚子饿,胡至明叫丫环端来一点莲子粥,姑妈却一抬手将碗打翻,开口要求来十碗大菜,加八个大包子。 这点菜和包子足够四个大汉吃饱,姑妈却风卷残云吃光了。 接下来的事更让胡至明大吃一惊,姑妈吃完后就跳到桌上了然后先来个倒立,再两手一弯一弹,就从窗子里飞出去了。 胡至明吓得正要叫衙役去扶姑妈,姑妈又嗖地从外面跳进来,她手上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