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承乾_第三十七章 共同开发寻出路,父亲这般是何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共同开发寻出路,父亲这般是何意 (第1/2页)

    基本上这个冬天,恒州的老百姓跟着李承乾的军队一直都是在滹沱河里面挖河泥,然后在滹沱河上游的荒滩上面挖田,真的可谓是一个艰苦卓越的寒冬,而且往往很多早上的天气,都达到了零度以下,那滹沱河里面挖出来的河泥,很多的时候里面都夹着冰屑。那个寒冷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李承乾还是想办法让他们的军队,不现在因该说是手下的四个护卫队,从幽州城里面运来了很多的姜片,而那些参加挖河泥的人,每个人每天都有免费的姜汤喝,可谓是能稍微缓解一下寒冬。

    当然李承乾也是每天跟着喝着“姜汤”,只是他们知不知道李承乾的姜汤中还有羊rou,或许还是有很多的人知道的,但是这件事情却是没有人去提这件事情。

    李承乾的四支护卫队在这个冬天也是建立了汗马功劳,首先得时候,李承乾的这四支护卫队,最开始只是被胡商聘请。

    别的不说,就单说说大家都知道的安禄山,他就是一个外族将军,却是在大唐的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而唐朝绝对是一个名族大融合的时代。

    那个时候的中国版图,也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最大的时候,从河西走廊出去,新疆,然后就是中亚,西亚都是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所以刚刚开始,李承乾的四支护卫队,主要的任务,还是在承接胡赏的任务。当然李承乾的这四支护卫队也喜欢跟胡人打交道,毕竟胡人的商队,干活讲求效益,从不做无用功。

    当然我们说的是这四支护卫队立下的汗马功劳。这就得说道中山国境内地一些地方,还是有欧哲一些不太平的因素存在。

    当然大唐的国土也是太广袤了,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能管理的过来,不可能像有些朝代的禁止迁徙的政策。

    所以说有的地方还是有着靠山吃饭的。毕竟人家负责这人类最伟大的工程。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所以李承乾护卫的商队,正好遇到了这样的一伙为全中华名族谋福利的人们,当时截住了这支胡商的队伍。

    毕竟胡赏的队伍本来就很庞大,其中还有李承乾护卫队的两百五十号弟兄,也在顺道捎运着一些粮草,毕竟都是要经过幽州然后那些胡商才会出山海关进入草原的。

    这个时候可是真的是针尖遇到麦芒,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时候。

    本来李承乾带来的这三千人都是禁卫军,千里挑一的好手,来到中山国干的是什么呢?

    挖河泥?翻地?

    这两百五十号人是刚刚换下来的一批人中的,所以现在遇到这些个山大王,心里面的憋屈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泄的地方。

    结果可想而知,两百五十人的护卫队,再加上胡人的商队几十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直接把四百人的山大王的队伍来了一个歼灭战。

    歼灭战,而且是以多敌少的时候,而且战损也只是24人的阵亡,97人的重伤。所以这也就很快被房遗直奏到了长安。

    这样的战绩当然很值得人去吹捧,也很值得人去传颂,毕竟唐朝的公众人物还是将军,还是政事上面的事情,唐朝的文人学子,也不会那些那些演艺圈中的戏子说事情。

    当太宗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直接在赏心殿召开了一次发布会,

    李世民是直接表扬李承乾在中山国的剿匪行动,夸奖其有自己当年率领八百黑甲军南征北战的勇力与魄力。

    然后褒奖李承乾带兵有方,直接将恒州都督调到李承乾的手下,虽然还有易州和瀛州两个州的兵力没有在李承乾的手中,但是突然加了一个州的府兵,李承乾手下的人还是有点暴涨。

    还有就是直接命人给李承乾的军队加一年的粮草,一表扬李承乾的军队在剿匪中的表现。

    而对于李承乾的奖励,却只有一句:带兵有方。

    当然这里可能就是李世民知道李承乾在恒州的处境,也知道李承乾根本没有参与这次剿匪的行动。

    这次的褒奖,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李承乾在恒州的压力,但是也给李承乾又造成了新的困扰。

    第一就是给李承乾又给了一个州的府兵,这些府兵中存在着多少的空缺,还有就是粮草的上面的缺陷。

    第二,那就是直接把一个都督给撸了,这也就是给易州和瀛州的都督虽然是给了一记耳光,让他们好好办事。但是又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压力。这种长久生活在压力之下的人,会不会产生什么扭曲的想法也是说不定的。

    第三,就是让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的李承乾又重新出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