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宝岛来客 (第2/2页)
,赵家仁准备在家住半个月,这已经得到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 老军人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么多年的情况。原来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他就从军校毕业了。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部队扩充很快。他是正规军校毕业的,作战又勇敢,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是一个营的主官了。 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在的部队成了南京的守卫。南京被解放后,他就随***撤到了台湾。由于骤然增加了这么多人,海岛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当局只有采取裁员、裁军等措施进行解决。他就是在这次裁军中脱下戎装,应聘到一所大学任教。 在大学里工作不久,赵家仁就同一名年轻女教师结了婚,生下了赵子明、赵子亮、赵静等二子一女。子女们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都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了。赵子明在台湾办了个企业,赵子亮在美国,赵静婚后随丈夫去了韩国。他们从事的都是食品行业,这些年生意做得还比较顺利,各自也都积累了些家底。 赵家仁又向大家详细地了解三兄妹的具体情况。当他听说赵子通师范毕业在校任教,赵子达正在省农业大学就读,赵丽华还在高中学习的时候,笑着说道:“我看出来了,你们都很有出息,果然没有辱没赵家的书香门第!” 转过头对着赵家义两口子说:“小弟、弟妹呀!跟你们相比,做哥哥的走过的地方多一些,见过的世面也广一点。我有些看法想和大家说说,大家先听听,然后再一起商量商量好不好?” 家义忙道:“大哥你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老军人点了点头,笑着说:“这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想安安稳稳地吃一碗公家饭肯定没问题。只是如果想做官当干部,那得要冒大风险的,我不大赞成!早些年我就听同事说过,‘做普通人一辈子死一次就够了,搞政治却有可能要死千百次’。那些戏文里的忠臣或者是jianian臣,失势了总被满门抄斩,甚至连小孩子都要被抓来斩草除根,就很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嘛!所以我还是不主张让孩子们从政。但如果像子通那样只在学校教书拿工资,生活是可以过得很安稳,可我总感觉赚的钱少了些。而且他的女朋友也是老师,如果两口子中能有一个出来做生意,那就更理想了。” 顿了顿,又接着说道:“相对内地来说,目前我们那边收入会比较高些。这些年来,我们老两口也有些积蓄。前几年退休的时候,我又领到了一笔退休金。我那几个孩子又正在办企业做生意,算是有了门路。不如我出钱——算我借钱给你们也好,算我入股也行,大家在这里也办个食品加工企业。企业由你们去管理,技术和销路则找我的几个孩子想办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有谁会站出来反对呢!一家人商量过后,赵子通又赶去同张彦作了商量,然后再向教育局打报告,辞去了教师的职务,跟伯父一起行动了起来。 接到霞阳镇的报告,知道有台胞要在县里投资办企业的消X县政府非常重视,马上派员专门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经过从霞阳到南山的几个来回后,大家终于选好了厂址。 这是离县城不到两公里的一块荒坪,恰恰处在朝阳乡公路同国道相交的侧边,也是其它两个乡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从资源及交通等各个方面看,正是办厂的理想场址。 赵子通递交的入台学习食品加工技术的申请没有被台湾当局批准。不过堂兄赵子明还是辗转地寄来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县政府也联系了沿海的一家食品企业,让他到那儿学习三个月。厂房的建设则根据生产的需要,参考赵子明在台湾厂房的图纸,请技术人员再做设计,由镇政府派人帮助督建。 资金充足办事效率就是高。三个月后,赵子通学习回来,厂房已经颇具规模。宿舍、食堂、办公楼、厂房都已经依图盖好。只差围墙还没有砌拢,大门没有安上。再过十几天,这些扫尾工作完成了,机器设备安装好,工厂就可以开工进行生产了。 接受了女方家长的建议,赵子通利用这段时间同张彦举行了婚礼。在婚礼上,一家人已经把到来贺喜的亲戚筛选了一遍。只要是年轻些的,有点文化的,便准备请到厂里来帮忙管理。赵子通一共选出了八位这样的亲戚。婚后才三天,大家就开始忙上了。 再过一段时间,冬菇和冬笋就要上市了。食品厂要生产的第一批货,就是对这两种土特产进行加工。赵子通先教会这几位亲戚骨干有关产品加工的技术,再让他们在开工前对工人进行培训。在那边,委托镇政府招收的工人人数已满。只等机器设备安装好,就可以培训开工了。 赵子通在食品厂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生产工作的准备。方明、周猛也在两个月内相继结了婚,王东明也借地利之便,和市场一位老板的女儿交流了段时间的感情,也在谈婚论嫁了。 这个年未,几位把兄弟可是喜事不断哪!可也有人的日子过得并不那么如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