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汉末_第六十三章 最后决战(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最后决战(四) (第1/2页)

      下曲阳城中,一名身穿皮甲,头戴黄巾的年轻统领,手举火把正带着一小队人马悠闲的在大街上巡逻着。

      当着年轻统领走过一处黄巾士兵搭建的破落帐篷之时,手腕一抖,轻响之后一颗石子投了出去。

      落子正好打在一个闭目养神,同样打扮之人怀中,投完石子这统领好像没事人一般,继续朝街口走去。

      待那队巡逻队伍走远,原本闭目养神之人一个转身躲进了阴暗处,很快消失不见。而与他同样的情景随后还在曲阳城中个个角落不断出现。

      半个时辰之后,在下曲阳城东一破落得大院里,黑衣频现,随着时间推移,很久聚集了一伙黄巾将士,人数不多大约三百人左右,而他们中为首者,便是刚才巡逻的那名统领打扮的少年。

      而这些人此刻聚于此,不为别的,他们任务该进行了。

      这些人虽然身上穿着黄巾军衣袍,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黄巾军,而是先后潜入的汉军斥候,至于为首的那少年,正是姜麒旗下利剑营统领姜仁叔。

      今日他们也是入城后第一次聚首,当初他们都是十多人一队潜入的下曲阳,唯一相认的记号就是每晚亥时后,带队之人会安排一名臂膀绑着黄巾的人安坐在帐门口,而具体入城的人数只有姜仁叔一人知道。

      见时辰以到,姜仁叔开口问道:“人数够了吗?”

      “禀告姜统领,三百人一人不少。”另一名点完人数归来的少年说道,而此人也不是别人,他正是当初投靠姜麒的黄巾将领,廖化、廖元俭。

      得到准确答复,姜仁叔满意的点头,示意廖化接着取出一封密函道:“辛苦了诸位,好了,现在宣读主公将令!”

      看着姜仁叔手上的密函,在座之人都知道决战之时到了,而他们将是汉军隐藏在敌营中的一把利剑,他们的任务就是‘斩首’。

      、、、、、、、、、、、、、、、、、、、、、

      汉军阵中,姜麒登上战马望着天空笑着说道:“公达今日天气不错,已经没有乌云了。”

      荀攸品了一下姜麒话中之言后回道:“或许吧,不过也不可能再有晴空万里了。”

      “那最少现在没有狂风暴雨,不是嘛?至于以后是否,那谁又知道,不都说天有不测风云嘛!”姜麒苦涩的笑笑道。

      “是啊,明天或许是晴天也不一定。”荀攸同样笑着看看姜麒。

      “或许吧,谁知道喃、、、、、、”姜麒不置可否的说了句后打马走出了辕门,随即荀攸也跟着一磕马腹跟了上去。

      作为大军中唯一留下来的文人,荀攸今日也是一身戎装,在战场上刀剑可是不长眼的,虽然铠甲十分沉重但他还是不得不穿。

      随着姜麒走出,很快一支整齐结阵的数万大军出现在了下曲阳城外,那漫天的旌旗、整齐的钢铁洪流,无一不说明汉军的强大。

      随着汉军结阵,城楼上守卫的黄巾军很多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阵势,随着杀气漫天的汉军逼近,城上黄巾士兵不自觉的脚下都有些颤抖。

      特别是眼下姜麒故意打出了很多旌旗,原本也就两万多人的阵型,如今看上去多了一倍。

      看到如此多了汉军来袭,守门的黄巾统领不敢怠慢,慌慌张张的冲入了张宝的府邸。

      原本还搂着两个美姬酣睡的张宝听到数万人来袭,短暂的慌张后便恢复了平静,他还以为汉军打急眼了准备全军攻城。

      这也难怪,这些日子张宝可是打得汉军毫无还手之力,他那连战连捷,便是他高傲的资本,在两个美姬为其穿好铠甲,又戏耍一番后,张宝不慌不忙的走上了城楼。

      尽管步履坚定,但到达城楼的那一刻,看着满天的旌旗,信心满满的张宝还是吓了一跳,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大的汉军阵营。

      不过当看到那中军大纛之后,他原本的一点惊慌随即变成了愤怒,望着大纛上的旗帜,张宝知道今天是谁来了。

      面对杀兄、嗜弟的仇人,张宝一下就失去了理智,根本不理会严政的劝解,只留五千精锐守城后便带着五万余大军晃晃荡荡的冲向了汉军,今天他势要姜麒人头。

      此次出城的张宝也没有闲情逸致叫阵,直接挥军就冲了出去,不讲阵型、不讲策略。

      对于黄巾军这种搏命方法,姜麒早已见识过,并未有什么新意,大小战事数十场,已经造就了姜麒临危不乱的性格。

      面对黄巾军的来袭,姜麒只是随意的挥了挥令旗,很快得到大纛传令的汉军先排拒马阵、接着弓箭伺候。

      前些日子打了不少胜仗的黄巾军还沉寂在兴奋当中,那些日子的满载而归,在潜意识里他们已经把汉军当成了土鸡瓦狗,眼下面对汉军的列阵根本不管不顾,个个不要命的便上去冲击。

      而也在这种冲击中,随着汉军‘啪啪’声响起,漫天的箭雨当即便撂倒了上千人。

      不过面对汉军那优良兵器、上好铠甲诱惑,一心想抢夺的黄巾军并没有退去,反而还加紧了冲锋。

      很快在黄巾军付出数千人代价之后,两军一下撞在了一起。两军交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