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传_第八章 变生萍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变生萍末 (第2/3页)

不是什么特别可庆祝的。”

    “傻孩子,这是你过的第一个生日,当然要好好庆祝才对。”杨之巅道。“等明天早上,我们一同去看看你父母。你现在先别想,看看盒子里是什么东西。”

    沈若寥小心翼翼地端详了一下木匣,上面的木纹简单古朴。他猜想里面会是什么。一本书?文房四宝?或者别的他想不到的?

    他打开了木匣。果然是一本书,安安静静躺在里面。沈若寥的心却瞬间冰冷下来,书的封面上端端正正印着:秋水还心功。

    他没有开口,望着书名,一动也不动,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杨之巅把他的反应清清楚楚看在眼里,心里很是难过。他说道:

    “寥儿,这秋水还心功其实算不得一门武功,而是一门心功。武功自然重要;然而作为一个人,心性是最重要的,武功却是其次。不会武功的人,一样可以有所成就;然而无论做什么,心性都是离不开的。咱们山寨里面,在你父亲和三叔之后,真正习武的只有向儿、铁寒、你和凡生兄弟四个。其他人或读书,或耕种,或狩猎,到头来大家都是一样生活;这世上走到哪儿都一样,真正区别人的,不在事业,只在心性。”

    沈若寥一动不动,没有回答。杨之巅道:

    “寥儿,你可还记得,那日晴儿出事之前,你在南山弹的那首曲子?”

    沈若寥点了点头。

    杨之巅问道:“能不能跟大伯说说,曲名是什么?”

    沈若寥答道:“刺秦。”

    “荆轲刺秦王吗?”

    “是。”

    杨之巅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淡淡笑道:

    “寥儿,关于曲子本身,我们以后再说。那是一首难得的好曲子;只不过,当时你还太过稚嫩,年轻气盛。这些,都可以从曲中听出来。以前,正因为你还太年轻,大伯一直觉得,教你这门心功,为时太早,恐怕你根本无法领悟。但是现在,你已经经历了一些事情,长大了不少,就要成人;该是时候了。这秋水还心功既不是武功,便没什么招式可言,只是领悟上很难;但是由浅入深,以你的悟性,不会有问题。心功是决不能急于求成的;大伯带着你,咱们慢慢来,渐渐你会发现,这对你恢复身体,恢复武功也很有好处。”

    “恢复武功?”沈若寥不由自主重复了一句,心里暗暗一沉。废掉的武功,还能再恢复吗?十六年;父亲的期望和皮鞭,他的汗水和血泪;弹指之间,灰飞烟灭,如何再寻得回来?

    沈若寥轻轻道:“大伯,还是算了吧;我现在再学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反正我这辈子也做不出什么事来的。”

    杨之巅叹了口气,把那本薄薄的书拿起来,递给沈若寥。

    “寥儿,你先别忙着下结论;有用没用,看过了才知道啊。”

    沈若寥犹豫良久,勉强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那第一页上只有四个熟悉的大字,浓墨隶体书成,十分醒目:

    真水无香。

    夜夭山山脚之下,真水寨入口之处,上山的必经路旁,立着一块巨石,终年覆积白雪。抹去积雪,便可以看到石面之上,世代相传的这四个大字,乃是百年前山寨创始人杨真水所刻写。

    他翻过这一页,背面书页上写着一段简短的文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畿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1]

    仿佛一束流星飞过脑海,在深邃的夜空中划亮了一行清晰而深刻的篆文;分别七年来,他从没有一时一刻淡忘的秋风宝剑,剑面之上神秘的铭文,此刻跃然眼前:

    上善若水,上剑秋风……

    他凝视着这短短几行字,沉思了片刻,又翻过一页。出乎他所料,这一页上印的竟然是他熟悉的一篇散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以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

    沈若寥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族长。“是《庄子秋水》,”他问道。

    杨之巅微笑了:“不错;你读过的。扉页上的‘真水无香’,是我真水寨的族训,也是秋水还心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扉页背面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这条四字门训的释义,也是整个秋水还心功开宗明义之语。这第一篇《庄子秋水》虽然只是节选,却是精华之笔。文章的意思,大伯不用再给你讲解了吧。为人要有天地一般宽广的胸怀,物无贵贱多寡,事无得失祸福,因其有则当有,因其无则当无。这也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宠辱不惊的态度,才能完整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大千世界,公正地看待周围的万事万物。‘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这是秋水还心功第一课。”

    族长话里的意思,沈若寥字字听得明白;他刚刚丢了自己命根儿一样宝贵的武功,大伯无非想借此宽慰他,让他释怀。他苦思冥想,实在很难心悦诚服。然而又一时无可辩驳。“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字字句句说的都是真理,却又让他感到丧气。“无以人灭天”,无以人灭天;无以人灭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秋风上的铭文,在眼前来回萦绕,反射着冷淡的光芒:上善若水,上剑秋风……岂非自相矛盾?

    他陷入矛盾之中,一时间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杨之巅看着他困苦的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