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大国崛起_第0244章 衣冠南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44章 衣冠南渡 (第2/2页)

念,敢于顶撞上位者的还真的很少。

      卢远文身具大才这不假,但是叶重看重的是他的骨气,那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毫不掩饰地散发出来的时候,叶重十分地欣赏,有才干够忠心的臣子叶重并不缺乏,可是如同卢远文一般“给脸不要脸”的,还真是罕见。

      叶重摆了摆手道:“今日没有身份之别,寡人不是汉王,你也不是马步芳的首席幕僚,咱们就是普通朋友。允之,可愿意跟寡人移驾凉亭一叙?”

      “乐意之至。”卢远文叹了口气道。

      钦县的凉亭很多,四四方方的亭子,亭子里面有着一张正方形的石桌,八张石凳,亭子三面还有护栏,从亭子步行十米,还有一个水榭,木板覆盖在河面上,浮光掠影,湖光山色的景色煞是美丽。

      在中国古代,友人或者亲眷在离开的时候,往往会有关系亲近的人前来相送,尤其是文人墨客们,最喜欢写别离的诗词,伤感又带着励志的诗句,勉励友人发奋图强,对于友人的前途寄予了殷切的期盼。

      俗话说得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其中描述别离的经典诗词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十里长亭,道不尽的伤感。

      钦县已经发展成繁华的城池,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最近叶重还打算把钦县、横县、北流县、廉州、灵山县、东兴县六个县城合并起来,建立一个新的都城,名字他都想好了,叫做钦州。叶重以前就是地地道道的钦州人,俗话说得好,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他权势滔天,但是也不能忘记自己故乡的人。

      他的大汉军里面,广西人所占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各级军官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广西人,广西是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没错,但是桂地相对而言人烟稀少,不足两千万,而且工业基础薄弱,工商业也不发达,自古以来就是朝廷发配官员的地方,一些被贬的官员跟被流放的囚犯都到了广西,可想而知广西这个地方有多么贫瘠了。

      新的都城钦州目前已经在规划当中,叶重打算建造的钦县,绝对是可以媲美北京城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面积其繁华程度绝对是略胜一筹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经过叶重的苦心经营,加上叶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盛行,而作为都城的钦州则成为商业的中枢,每个月的流动人口都很多,定居的人也不在少数,对于钦州而言是苦尽甘来,迎来了“春天”。

      自古以来,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为界,北方总是比南方繁华,这是为什么?

      缘由很简单,是因为历朝历代的北方人口众多,有着璀璨的文化,文化底蕴很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聚集地。但是南方那个时候大多是还没开化的“蛮夷之地”,有些地方还有瘴气的存在,常人不可涉足,否则中毒而死是很有可能的。

      理所当然的,自汉代以来,每当朝廷有被贬的官员的时候,其被贬的地方不是边关,就是南方的贫瘠之地,瘴气横生,五谷难种,俗称不毛之地。

      古代的罪犯,那些被判流放的犯人也会被流放到南方继续生活,跟当地人融合,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

      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的汉人惨遭屠戮,汉家衣冠由此南渡,直至南北朝南方国家林立,经济繁荣,比不上北方但是别具一格。后来的南宋的时候,宋高宗定都临安,中华的经济政治重心开始南迁,南方的经济和文化底蕴开始渐渐超过北方。

      古代的中国流行一句老话,“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一个历史事实,就是自古以来虎牢关以西的地方如山西、陕西、甘肃的西北之地民风剽悍,其人能征善战,是出将军的地方;而虎牢关以东的地方如山东、江苏的江南之地文风鼎盛,其人能吟诗作对,是出宰相的地方。

      这句老话不无道路。

      但是南宋以后,汉家的文化基本上已经南迁,北方沦为胡汉杂居之地,无论是将军还是宰相都是南方居多,到了明朝,朝堂上更是南方人当道,哪怕是鞑子统治的清廷,其汉人臣子也是南方的居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