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大国崛起_第0251章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51章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2/2页)

滚动的轮车上栽了下来。

      他既不是国王和皇帝,也不是专断的军队统帅,如同在他之前的华伦斯坦和在他之后的鲁登道夫那样。

      他以极高的荣誉和作为一个富翁完成了他的宏伟的变革事业。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帝国,把当时还是世界中心的欧洲的地图翻了个身,即使不是他一个人,但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俾斯麦对依据自己的判断行事信心十足。他对基本的现实及普鲁士机会何在,分析得十分透彻。

      由于他了不起的建树,使得他所缔造的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两度遭外国占领及国家分裂达两个世代之久,却仍巍然屹立。但他的失策之处在于,他把德国社会建构成务必每一代都要出一位能人,才能继续他所留下的传统。

      可惜这很难办到,而且德国的专制政体也不利于此。

      就这一点而言,俾斯麦不仅种下德国成功的种子,也埋下了德国二十世纪的悲剧伏笔。

      “这不一样。叶,我们德意志之所以能统一,除了俾斯麦宰相在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励精图治,更多的,还是靠着我们普鲁士强大的军队!只要威廉国王愿意,三个月之内,普鲁士随时可以召集一百多万的军队。”

      “有着强大的军队作为保障,又进一步取得胜利,在色当一战打败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加上俾斯麦宰相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现,最后威廉国王才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的。”

      特朗德尔说道:“但是你们大汉军不一样。当年的普鲁士是以民族文化的相同,加上联邦里面各国对于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俾斯麦宰相乃是用和平外交的办法统一的德意志,让德意志由一个松散的联邦,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的帝国的!”

      “而你们中国,恕我直言,和平外交的办法在你们中国根本是行不通。说起文化底蕴,说起民族认同感,我们德意志比之中国是远远不及的,可是你们中国是国情和德国并不一样!”

      “当时的德意志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是一个松散的联邦,联邦里面的国家都是各自为政的,这一点跟你们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一般,可是各国互不攻伐,互不侵犯,相安无事地度过了几百年。德意志联邦并没有什么不可化解的矛盾,所以在普鲁士倡导,又有强大的军队的保障的情况下,联邦各国这才达成共识,建立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的!”

      特朗德尔意味深长地道:“德意志之所以能完成统一,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拿破仑时代的战争,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这才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跟法兰西都能相继崛起,争夺世界的霸权,同样作为欧洲大国,为什么德意志却要偏安一隅,任凭别人分享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自己却只能站着看?”

      “毫无疑问,我们日耳曼人(指代德国人)骨子里是骄傲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相继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的霸权,他们把rou跟汤都吃光了喝光了,我们德国人的碗里却连一点渣渣都没有,这是每一个德国人决不允许的!”

      特朗德尔带着骄傲的神情,高高的昂着头颅,其颇为傲慢的口吻并不是针对叶重或者某个人,而是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的。他形象具体地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日耳曼人的骄傲。

      “众所周知的,你们东方的民族认同感是自身的文化,而我们西方的民族认同感则是自身的血统。在东方人看来,大家穿着同一种服饰,说着同一种语言,写着同一种文字,过着同样的节日,这样就能认同彼此是同一民族的人;但我们西方人则是截然不同,无论是日耳曼人还是高卢人,想要得到一个民族的承认,首先在肤色上必须一致,当然混血儿除外,其次才是语言、文字这些文化上面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欧美各国都有些种族歧视的缘故,这种极端的排外也是不无道理的。”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区别,本质上是人的区别,也就是,是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区别。

      东方人种,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是太极图的思维模式,是卍字结构的思维模式。

      西方人种是十字结构的思维模式。

      这种东西,是溶于血液而根深蒂固的。无论怎样,东方血统天然的具有这样的和谐的、变化的、卍字结构的本能,而西方人则天然的具有非此即彼的十字架的思维的本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