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二章:大结局(上) (第1/1页)
两年之后,全国的主要公路干线全部修缮完毕。 全国的主要城镇里面,全部修建好了学校,老师全部到位。 至于偏远农村的学校,暂时普及率还不足,这些只能慢慢普及了。 医院的普及率和学校相差无几,当然了,这些医院里面,并没有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 楚江秋已经将现代医学的相关书籍交给李中梓,现在李中梓正在钻研和培训人才。 不过距离现代医学不如实用之中,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 科研院研究出了自行车和脚蹬三轮还有手推车,当然和现代自行车还是有些差异的,主要是轮胎的质量达不到。 不过自行车还有脚蹬三轮和手推车得销量是非常不错的,因为现在农民手里都有闲钱了。 现在小冰川时期已经过去,三种新型农作物两年连续大丰收,农民手里有粮食,也有了一些闲钱,有了一定的购买能力。 …… 三年之后,电力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水力发电机被研制出来,大华国正在全国几个试点建设水力发电厂。 并且最为难得的是,蒸汽机问世,现在科研院正在全力研究蒸汽火车,目前技术难题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几年时间,科技上的突破真的是日新月异,每年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种情况,就算是在西方都是极为罕见的。 一个构想,从提出到事实,中间要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实验,最终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并且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更多的可能,则是这个构想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大华国的情况,和西方又有所不同。 因为大华国的科研院,真正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因为很多构想,并不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楚江秋代他们提出来的。 他们只需要按照楚江秋提出的构想去完成就可以了,并且之间的种种难题,楚江秋都会给出他们必须得知识。 当然了,楚江秋给他们的,也仅仅是知识而已。 楚江秋固然可以给他们成品,但是这样以来,和科研院就没有太大得关系了。 楚江秋只是给他们目标,还有必要的知识,至于中间得途径,是需要他们自己寻找的。 比方说,大华国的水力发电机,就和现代的水力发电机有所不同。 楚江秋认为,科技有无数的可能性。 目前来说,大华国的科技水平虽然落后,但是未必不能再一些领域上有所突破,说不定能够想现代所未想也未可知。 …… 四年后,蒸汽火车终于问世。 而再次之前的时候,楚江秋已经在开始修建铁路,目前已经铺设了三条主干线得铁路线路。 其中一条已经修建到了关东还有草原的一侧。 看到大华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满清人心里是极为绝望的。 这几年,满清也在发展,但是发展极为缓慢,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 因为当年从北京退出一事,带来了太多的后遗症。 人是退出来的,但是人心却丢失了,而满清用了几年的时间都没能找回来。 尤其是在大华国告诉发展的情况下,人心更是越来越散。 威名赫赫的草原八旗子弟,雄心已失。 而现在,满清的八旗子弟眼睁睁地看着:看见铁路修到我家乡,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 …… 五年之后,大华国民富国强,兵强马壮。 大华国以陈近南为首的好战派,已经厉兵秣马,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出击了。 与此同时,大华国的海军也没闲着。 大华国的海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三支庞大的舰队,海军总司令乃是施琅。 当然了,舰队之中还有利刃成员组成的精英小组。 精英小组所用的,就是楚江秋当初待过来的五艘驱逐舰,战力在整个海军之中都是最猛的。 精英小组存在的意义,就是制衡施琅。 没有制衡的权利,是非常可怕的,很有可能会失控。 大华国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完成了一个正常的封建王朝至少要十五年或者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 现在大华国已经整装待发,而第一个目标,就是统一北方的蒙古族还有满清。 蒙古族远避北方,退避了足足上千里路。 而满清则是因为大华国的威胁,全国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出兵二十万骑兵,准备和大华国决一雌雄。 此次乃是康熙帝亲征,率领满清能征善战的将军兵分三路,准备给大华国一个迎头痛击。 满清利用占据地利和熟悉地形的优势,和大华国玩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然后再对他们最为有利的地形中展开伏击,准备歼灭掉大华国的主力。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人家大华国有空中侦察机…… 满清的所有计谋人家全都一清二楚,之前根本就是假装不知道,准备将计就计而已…… 结果,满清的二十万骑兵近乎全军覆没,只有康熙帝带着几个将领,还有近前亲卫队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逃。 额,好吧,其实这还是陈近南主动放他们走的。 陈近南也知道,满清的长公主已经为他们的皇上生下小公主,这个康熙可是长公主的弟弟,最好还是生擒的好。 康熙帝返回之后,八旗子弟的士气已经落到了最低点。 最终在长公主的劝说下,康熙无奈率满清群臣投降。 楚江秋将康熙还有满清的臣子都送到北京城,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婉姑娘和她的宝贝女儿楚诗音。 康熙帝被封了一个王,在北京城建了一个王府,当然没有什么实职务。 康熙并没有被监视,可以随意出府,只要不出北京城,想去哪去哪。 之所以有这样的优待,主要是因为他是婉姑娘的弟弟的缘故。 至于满清的那些臣子,楚江秋则是择优录用,至于那些没什么才能的,就随便找地方安置了事。 做完这一切之后,楚江秋并没有急于扩张。 而是将满清勇猛的八旗子弟抽调出来,补充进军营里面去。 将四成的满清人遣送到大明的各地,然后从大明抽调人手到满清。 教给那些满清人如何种地,如何建设房屋,在草原上开展贸易区。 进过半年的时间,满清基本上和大明融合到了一起。 当然,这只是强行的融合。 但是楚江秋并没有亏待满族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之间,将会部分彼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