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章 基础(第一更,求支持) (第2/2页)
: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不计代价的进攻自己,解决粮食危机。 面对这样让人为难的选择,朱明忠稍作沉思,随后他看着其反问道。 “玉山,你可曾考虑过,假如我忠义军为达素所败,又该如何?” 军门的反问,让张国久先是一愣,随后又笑道。 “军门,以忠义军之军威,别说达素所领的清虏是号称十万,即便当真是十万大军,又岂是忠义军的对手?” 尽管张国久是在南京才入朱明忠之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并不了解忠义军,通济门血战打出了忠义军的悍勇的名声,不过区区六千忠义军与上万清军精锐猛攻之下,仍然能够绝地反攻,近乎反败为胜,杀进满城。 当初忠义军尚是如此悍勇,更何况是现在,现在忠义军非但兵多将广,而军资充沛。在张国久看来,只要给军门两个月的时间练兵,到时候,别说是所谓的“安南将军”达素领的十万大军,没有十万,即便是真有十万,又岂是忠义军的对手。 当然,这一切正是因为朱明忠擅长练兵的名声早已在外,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只要给他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练出一支精兵来。毕竟忠义军就是证明。 时间! 只要有时间,军门就一定能练出一支精兵! “玉山……” 玉山的话,让朱明忠微微摇着头。 “别忘了,咱们现在即便是加上万余水营,顶多也就是两万人马,达素再没有十万,七八万也是有的,双拳难敌四手啊!” 兵力不足,这才是忠义军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尽管自从忠义军成军以来,屡战屡胜,但是除了通济门血战之外,其它的都有投机取巧之嫌,尽管百战百胜的打出了忠义军的自信,但作为主帅,朱明忠又岂不知道自身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兵力不足! 而兵力不足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忠义军,起自于江阴、兴于常州,可江南诸地皆遭满清屠戮,人丁不过区区数十万,即便是扬州等地同样也曾遭受屠戮,也就是淮安,未见兵火灾,可即便如此,两地人丁至多百万,即便是于此募兵,想来兵不过三四万人,若是再多,恐怕就会影响到农作……” 人口才是发展的根本,没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谈,就像现在李定国于西南,尽管屡战屡胜,但现时却又是越战越弱,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西南在满清的屠杀下,几乎达到了人口断绝的地步,如此一来,即便是李定国取胜,也无法补充粮草、兵员。 没有足够的人口资源,就无法招募足够的兵员,没有足够士兵,就不可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当然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粮草、税收。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口作为基础。 现在如此,几个世纪后同样也是如此,人口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而绝不可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负担。即便是负担,也不过只是一时的负担。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人,就可以募兵,可以征税,当然,商品也就有了市场。 朱明忠不想让自己成为第二个李定国,虽然是百战百胜,让清军闻风丧胆,但却因为人口的问题,导致其越战越弱。 朱明忠的话,让张国久微微一愣,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是军门长不长于练兵,而是军门能否征到足够的兵,征不到足够的兵,这一切都是空谈。 而这一切又回到了张国久之前的那个建议中。只有通过一切办法,让满清加重对百姓的盘剥。才有可能促使那些百姓离开满清的占领区,来到南方,在这里垦荒种田。 “三、四万……嗯,军门,若是能募三四万新兵,加以cao练,算起来,忠义军也就是六万人马,足以,想来达素亦不足为惧,待到他日,击败达素之后,没准还能俘虏数万,到时候,自然无需再为兵员不足忧虑……” “但愿吧!” 对于张国久的建议,朱明忠并没有表示反对,而只是朝着对岸的清江看了眼,然后说道。 “钱炳奇、高成田他们应该到了吧,玉山,今天晚上的洗尘宴,你也一同去吧!” 军门看似随口的吩咐,只让张国久的心头猛然一跳,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间接的告诉他——他已经成为了军门的心腹…… 在张国久的心情有些激动的时候,朱明忠的眉头紧锁着,心里在权衡这他之前的那个建议。 “也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