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八十八章:番外战舰简介52 (第1/2页)
第二百章八十八章:番外战舰简介52 岛风号于1941年在舞X海军工厂开工,1943年5月10日完工,在扶桑海军内属丙级驱逐舰,即预想中的“完美驱逐舰”。岛风号隶属吴镇守府。原定建造16艘,最终目标为建造32艘,但因为造舰能力无法配合、单舰成本过高,加上太平洋战争型态已经从军舰间的决战改变为航空武力的决战为主,投资在主攻鱼雷作战的驱逐舰不符合作战考量,因此仅建造本舰后便没有后续计划。 与本舰作为对比则是重视防空机能的秋月级在后来的造舰计划中一路增产,可表现出不同战略下的军备整建思维。 之所以命名为岛风级,是由于在岛风之前,扶桑海军航速最快的驱逐舰是峰风型驱逐舰的四番舰岛风号,突破40节。 对于新型高速驱逐舰,便沿用“岛风”的名字,称这型驱逐舰为“岛风型驱逐舰”。 服役后的岛风号编入以训练为主的第十一水雷战队,参与了1943年7月扶桑撤出基斯卡岛,以及宾海海战。 在月8日该舰不断回避美鹰海军第38特遣舰队飞机的攻击时,动力舱被舰载机机炮枪多次命中。 由于损害管理不及时,加之长时间维持高航速机动使得动力系统严重超负荷,最终因锅炉过热引起爆炸而沉没。于XX莫克湾战役中击沉。1945年1月10日除籍。 设计 排水量2500吨,航速39节,装127mm双联装炮3门,机枪6挺,五联装鱼雷管3座。只有岛风1艘,1943年竣工,是出于设计40节高速驱逐舰的目的建成的实验舰,用于鱼雷攻击高速突击战,防空反潜能力有所欠缺。 岛风搭载了127mm高平两用炮6座,对空与反潜武器继承了扶桑军舰驱逐舰的特点相对薄弱。 鱼雷发射管的配置上,原本设计时是希望安装两具不具再装填机能的七联装发射管发挥最大规模的鱼雷投射能量,最后考虑到发射管重量对当时日本士兵来说难以承受,加上无法在危急时刻使用人力转动的限制,改为3具五联装发射管。 最大特色为空前绝后的15座610mm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是当时世界上雷击火力最强大的驱逐舰。使用高温高压锅炉,轴马力接近80000匹。设计时速为39节,而在公试时达到了40.9节的航速,因此成为旧扶桑海军最快的驱逐舰之一。 双子星号双体舰,是一艘双体舰,这个双体不是指两艘战舰或者是一艘双体舰,而是这两种战舰的结合。 在两艘战舰的结合的部分,加装了飞行甲板,可供舰载直升机起降。 原型舰一扶桑号 扶桑号战列舰,是扶桑海军扶桑级战列舰1号舰。由扶桑独自设计的第一只超弩级战舰。扶桑号,建于吴县海军造船厂,1912年3月11日开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月18日竣工。 1944年莱特湾海战时,扶桑号战列舰在苏里高海峡口遭到奥登多夫指挥的美鹰海军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于月25日沉没。 技术数据 乘员编制1,447人,舰长205米,型宽28.65米,满载排水量38,536吨。 续航航程8000海里/14节,续航航程11800海里/16节,标准29326、满载30600。 装甲侧舷装甲305mm、甲板64mm、主炮塔280mm、司令塔305mm,装甲总重量8588吨 航速24.7节,武器装备主炮12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副炮16门152毫米副炮,高射炮4门76毫米高射炮,舰载机载机3架 联盟共和国改建数据 乘员编制1,500人, 舰长215米,型宽30.65米,满载排水量481536吨。 配备三座LX44n‘反应堆,三台联盟44引擎四轴传动,航速64.7节。 装甲侧舷装甲350mm、甲板70mm、主炮塔290mm、司令塔300mm,装甲总重量8788吨。 主炮口径360mm四十五倍,十八门三联装,副炮155mm,三十倍十六门两联装, 保留高射炮4门76毫米高射,16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 发展沿革 在1910年的扶桑造舰计划中,扶桑级战舰原本要建造8艘,由于预算被删减,只完成了扶桑号及山城号。 山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