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欧陆征服史_第十七章 围观(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围观(上) (第2/2页)

以这支队伍得听帅司衙门的。

    又比如转运司说修城要钱粮要徭役,这些就是转运衙门的管辖业务,修筑一事缺了钱粮徭役能行吗?并且转运司又叫漕司,城墙什么的不好说,不过码头关系到船运,明显是漕司职责。虽然朝廷曾经发文让帅司点验罪卒,但并没说工程开始后罪卒就该帅司指挥,帅司的手未免伸得也太长了些!点完卯后,帅司就该移交指挥权。再说今天早上俺们马默马使相可是找你们程大帅放过话的,你们程大帅当时也没意见不是?

    再比如仓司说今天早上程大帅和马使相之间爆发战斗的事情俺们已经听说了,这不符合朝廷要求团结一致搞好工程的指示精神嘛!再者说,你转运司管码头,难道码头上没有仓库吗?仓库归谁?仓司啊!还有你帅司说管军政,但是修城墙包括看管罪卒动用的厢军,有多少是从那些粮草重地的守卫中抽调的?你们自己算算,有本事别碰厢军,你让禁军修墙去。所以无论从人事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来讲,你们两家都不要争了,把这支队伍的指挥权交给仓司吧,便于厢军徭役的统一调动指挥,对工程有莫大益处。

    还比如宪司说这支队伍纯属罪犯,这种涉及罪犯的事情不归宪司管能归谁管?是,朝廷是让帅司点验罪卒,朝廷是让帅司、漕司、仓司精诚合作搞好工程,朝廷是肯定了程大帅的首倡建言,不过朝廷绝对没说,对罪犯的处理该谁来管。我们不管工程的事,但是你们也别管罪犯的事,各负其责嘛!对了,程帅与马使互掐的事情咱们也是略有耳闻,这种掐架不要太过火哟,太过火一回头咱们宪司是要弹劾的哟,你们该知道宪司也有监察一路的权力在吧?

    由于各方官员都秉承了上司的意愿而显得态度坚决,所以这样还算讲理的争论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某人不经意间随口骂了一句娘,于是争论就变成了战斗!讲理变成了骂战,矜持升级成了脸红脖子粗,反正船舱里除了那罪犯头子之外也没有什么士绅百姓在看着,大家也不必客气装什么斯文体统,今天不把这事搞明白了咱们怎么回去跟上司交待?

    “你他奶奶少管闲事!小心程帅劈了你!”“来啊,你过来啊!”“你们仓司狗拿耗子,是不是看见程帅和马使有点误会,就想渔翁得利啊?告诉你,我两家再怎么争,这广南东路还轮不到你仓司出来蹦达!”“别以为你们司主官在朝廷里有人罩就可以肆无忌惮。”“尼玛……”“莫要争莫要争啦,大家都是读书人,斯文何在体统何在?狗养的谁向老子吐口水?谁?老子杀你全家啊……

    当各方官员唾沫横飞开始污言秽语甚至大有把骂战升级为群殴的时侯,楚锐在一边上惬意地吃着黑炊饼摇晃着二郎腿,不时向那些骂出经典骂出水准的官员们投以膜拜的目光。

    对于这场突然而来的骂战,楚锐听了半晌算是听出点名堂来了!莫非因为赵兴的事情,引发了广东官场的一场混战?很有可能啊!

    在楚锐看来,这些官员的口里虽然只透露出只言片语,但很多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比如有个叫马默的转运使,嗯,应该是副使,今天早上跑去找了程师孟,似乎两人达成了什么默契或者协议,跟赵兴、修筑等事情有关,后来赵兴完蛋了,默契和协议也就作废了,最后在修筑这事上两边就掐上了。

    又比如提点刑狱司的主官似乎名叫耿南仲,这人好像在朝廷的御史台那边有后台,似乎在听说了程、马二人的掐架传闻后,起了把这俩一网打尽的心思。现在掺合进罪卒指挥权这事情里,可能是为了拖程马的后腿,以便寻出点什么错处,好向御史台那边告状。

    还比如仓司的主官提举常平是一个名叫汪辅的家伙,这家伙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不知道有后台还是没后台,总之是个不甘寂寞的角色,之前对程师孟修城墙修码头的事情并无二话,但是自从关于程、马二人的传闻传开后,就跳将出来要争夺主导权,也不知他是想当和事佬呢还是想当搅屎棍。

    至于知州衙门肯定是站在帅司这边的,而蕃坊衙门派来的人有点奇怪,也不知钱中进在搞什么鬼,一方面他们貌似是站在帅司一边,另一方面好像有点……嗯……总之是不如知州衙门卖力。

    越来越好玩了!楚锐认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自己一人在这瞎琢磨未必能琢磨出什么道道来,毕竟这事关系到罪卒营将来的命运啊。再说这么精彩的官员开骂的阵仗,自己一个人看未免有点不够意思,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六郎!”楚锐转头叫唤起舱外船头上正在侧耳倾听的王六郎:“把姓刘的那俩指挥叫来,对,还有李桢,他睡了半天,该起来了。”

    “叫他们干啥?”王六郎跑到楚锐身边低声问。

    “围观!”楚锐轻笑着回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