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苏莱曼的船(上) (第1/2页)
现在是元丰五年十月初八的清晨,距离楚锐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间节点不过才六天而已。然而时间虽然短暂,事情却已经发生了许多,至少楚锐明白自己究竟面临着多么恶劣的局面。 昨天傍晚发生在船上的那场争吵,果然如预料中的那般无疾而终,嗓音沙哑的官员们最后全都满面怒气拂袖而去,而临走之前也都没忘记给楚锐等人撂下句狠话:“究竟该听谁的,你们自己掂量着办!” 掂量个屁!楚锐当时就一脸无辜地腹黑,广东官场形势如此扑溯迷离,连谁是卧底二五崽谁是幕后大老板咱都分不清楚,再怎么掂量都纯属自由心证加脑补,这不瞎掰吗? 当然,计策不是没有,比如联系有过亲密关系的钱中进就是一条路子,不过目前罪卒都被厢军看管,包括楚锐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不能随意离船上岸的,对于父母官钱蕃长,更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既然如此,还是等待时机一切随缘吧。在深秋季节舒适的温度以及江面上惬意的夜风陪伴下,放下心事的楚锐,获得了整个晚上的优质睡眠。 早上一起床,顿觉神清气爽。站立在船头,可以看到蕃坊码头热闹如昔,水面上舟楫交错,搭载着流囚们的许多船只上,都响起了歌声,即便在奔波流荡之中,歌声里依旧不失关西男儿的慷慨之情。于是,新的一天就这样来临了。 先是就着煮开的江水吃了一块王六郎送来的炊饼,然后带着饱腹感前往各船上窜门瞎聊,当楚锐从刘夔的船上跳下小艇的时侯,迎面碰上了也划着小船的正在巡逻视察的一伙厢军兵士。 宋代的厢军大多分为“军”和“指挥”两级,不过类如岭南这些较为边远的地区,厢军的最基层单位则为人数比指挥少一多半的“都”,比如看守这四个罪卒营的厢军部队,就由八个都组成,每都二百人。虽然总人数还不足罪卒的五分之一,但由于他们携带有全副武装,加上罪卒们大多不熟水性不擅cao船,所以要想把罪卒们堵在码头附近的水面防止逃亡发生,却也足够了。 楚锐碰上的这伙厢军,就是一个叫丁三郎的都头带领着的。既然相见,招呼必须得打,只不过这招呼打得相当尴尬,楚锐称呼丁三郎为“都头”,而丁三郎称呼楚锐为“指挥”,怎么看楚锐都像是丁三郎的上级,而事实上楚锐明明只是对方看管下的一个流囚罢了。 “丁都头!”楚锐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精神,看见丁三郎打完招呼想溜,当然不能轻易放过占口头便宜的机会,连忙多喊了几声:“都头,都头慢走,本指挥有事相询。” 丁三郎觉得无比郁闷,又不好真的翻脸,因为对方虽然是流囚,好歹还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这大宋朝里的读书人就是比行伍粗人有地位啊!于是不情不愿挥手让兵士们停止cao舟,道:“楚……指挥有何见教?” 其实我没啥见教,就是无聊想占点口头便宜,当然话语间楚锐还是要找理由的:“都头啊,听说你们在这儿有八个都,那所有人的大头目是谁呢?” “大头目?”丁三郎对楚锐的用词无可奈何,咱好歹也是官军,又不是山贼流寇哪里来的大头目?这不寒碜人吗?没好气道:“主管这事的主官没有,八个都,其中五个是仓司抽来的,两个是转运司的,还有一个经略司的。本都就是经略司的。” 八个都互不统属,连主官都没安排。这个消息多少让楚锐觉得不可思议,罪卒可有近万人,虽然手里没武器不熟水性,但是在这种冷兵器的时代,人数的多寡完全可以决定胜负,如果这八个都的兵士不能相互协调配合,一盘散沙的话,罪卒们真有计划反乱,在官兵猝不及防之下,未必就不能…… 打住!打住!一想到造反作乱,楚锐立即打断并收回自己那莫名飘忽的思绪,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乱想! 不过话得说回来,厢军的这种混乱状况,必定是由于几大衙门争夺指挥权造成的,其实这对罪卒们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只要争执一天没结果,罪卒们就可以一天不干活,每天闲聊关扑吃炊饼,小日子还蛮惬意。而弊病则在于,指挥权迟迟不落实,罪卒们就只能一直待在船上,吃喝拉撒不方便不说,狭小拥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