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欧陆征服史_第二十八章 营养大餐(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营养大餐(中) (第2/2页)

来回一趟耗时短则七八个月,长则一年半载。路上更是风波险阻、盗匪猖獗,稍有不慎,便是船毁人亡血本无归,所以这种类型的东西方贸易,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一年下来所获得的利润总额其实并不很多。

    蕃商们最看重的贸易,还是与交趾、占城、麻逸、羯荼、注辇、三佛齐等距离较近的国家的贸易。不过这些国家,所产物资远比不上大宋这天朝上邦的精美优良,唯有交趾的木材与粮食,才是大宋所真正需要的。现在程师孟禁绝与交趾贸易,你让那些蕃商如何不急,如何不恼?

    可急和恼都没用。蕃商是有钱,不过地位却不高,对于程师孟来说,这伙蕃商就是群肥羊,需要的时侯剪剪羊毛,不需要的时侯大可弃之不理,如果有谁不服气敢闹腾的话,他程师孟也不介意杀一两个用来防止刀口生锈。

    蕃商无奈之下,求到了转运司以及市舶司的头上,想来那转运司和市舶司从贸易中收获大笔税银,断无理由坐看程师孟蛮干的道理。

    可叹的是,蕃商们时运不济。那市舶司不是四大司衙之一,不敢跟帅司对着干,当即做了缩头乌龟。至于转运司的级别倒是够的,然而当时的使相梅老官人,年逾古稀随时准备致仕走人了,根本无心与程师孟相争,自然对蕃商的请求打起了太极拳。

    就在蕃商们绝望的时侯,仓司的主官汪辅跳了出来。他派陈其凤去真腊。据说,真腊地处交趾西南,所谓传说中的高棉帝国,生产力或有可观,无论木材和粮食产量,比起交趾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不是所谓占城、麻逸这些种植业落后的蛮荒之地所能比拟的。

    帅司禁绝交趾人前往广州,可没禁绝真腊人来广州,加上真腊也不算远,如果真腊真的如传说中那样丰饶,那么把真腊作为交趾的替代物,理论上还是靠谱的。

    而汪仓司之所以愿意这么干,据陈其凤在路上对手下们的说法,是因为汪仓司需要粮食,需要政绩。

    当其时,正是朝廷准备大举伐夏的时侯。这等灭国之战,战争一触即发,从河西到河东,大军调动云集,所需要的粮食可不是一星半点,支撑北方的大运河上漕船往来不息,无数粮食从天下粮仓的江浙启航。

    江浙的粮食运去了北方,江浙自己咋办?战争打赢打输是一码事,万一江浙自己发生了灾疫,那就是另一码事了。要知道,此时的江浙常平仓内,可没剩下多少粮食。

    汪辅身在岭南,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升官的机会啊!若是能从岭南仓储中弄点粮食给江浙弥补常平仓,岂非大功一件?

    可是问题就在这里。岭南在这个时代也跟蛮荒之地差不了多少,不是土地气候不好,而是当地人的农业技术远比中原还有江浙差得太多。种粮对岭南人来说,基本上跟养草没啥区别,春天播种插秧之后多半就不管了,反正雨水充足温度适宜,自个长去,到时侯收割也就是了。可想而知,这样的生产效率是极为低下的,产量高不起来。

    岭南自己的粮食才勉强管够,又哪里能支援北方呢?对汪仓司来说,答案也许在真腊。派个人去真腊,联系购买粮食的事宜,再自然不过了。当然,这种联系不属于官方正式性质,因为没有经过朝廷有关部门的批准。真要批准的话,公文往来耗时费劲,会使汪仓司错过立功的好时机。

    奇怪的是,这么重要的事情,陈其凤却办得有点不用心。至少在楚锐和李桢看来,丁三郎用了很大一个篇幅,起码花了大半个时辰说那风月之事,固然有吹嘘炫耀的成分在,但未必完全没有其事,毕竟亲身经历过的故事说出来,与完全没经历过的瞎掰,在艺术效果上,还是有一定分别的。

    可以判断,陈其凤真把这次真腊之行当成了旅游。他在真腊花天酒地四处招摇,足足玩了一个月,什么事都没办成,又大摇大摆的回来了。

    期间,据说陈其凤还遇了一次险。

    遇险的地方,据丁三郎讲,是在真腊南方大城婆罗提拔。故事最让楚锐感兴趣之处,也正是在婆罗提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