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缺失的拼图(上) (第1/2页)
“不把四大司衙扯一块去,丁三郎的故事也就没了意义。”对于李桢的疑问,楚锐也只能这样无奈的回答:“对这岭南,对这广州城,咱们初来乍到,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若不是为了搞清楚这几大衙门之间的关系,又何苦听丁三郎絮叨了一整个下午?” 李桢低头一琢磨,确实也是这个道理。 眼下包括他们几个指挥在内,罪卒们面临的形势可称得上险恶。转运使马默在一旁虎视眈眈,天知道什么时侯就会动手报复,一旦报复起来,说不准就要出人命的。而经略使程师孟,似乎也不好相与,就算罪卒们想援引其为助力渡过难关,那也得搞清楚程师孟的情况不是吗?还有另外两个衙门,都是莫名其妙得很。 广东官场一团乱麻潜流汹涌,罪卒们若不能从中找出线索并巧妙周旋的话,日后只能是砧板上的肥rou,任人宰割罢了。 所以楚锐的话很有道理。初来乍到的他们没有任何资源可用,好不容易碰到了讲故事的丁三郎,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放过的。所谓把死马当活马医,先不管啥逻辑漏洞,也不必理会那些看上去令人迷惑的地方,就把在真腊的四伙人当成四大司衙来看待,得出结论固然好,就算这四伙人与四大司衙没有关系,其实也不打紧,反正大伙本来就是两眼抹黑一无所知嘛。 楚锐和李桢定下了前提,除去那些似乎说不通的怪异之处,于是这场推演很快就顺畅起来,反复的假设,不断的推理,当月光从舱门处斜射入船舱,当其他船只上船来的喧闹声渐渐平息下来时,两人终于得出了一个大致的设想。当然,设想的前提还是之前的那个说法:去真腊的四伙人,来自四大司衙。 设想是这样的: 陈其凤也许不是卧底,他也许只是与他的上级汪辅有仇怨,所以在真腊出工不出力。当然更有可能的是,陈其凤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利益所在,为了这个利益,他必须阻挠一切大宋与真腊之间的贸易活动。当陈其凤真的这样干了以后,立即牵动了其他衙门敏感的神经,于是战斗瞬间爆发,并且这场战斗由于其突发性质,实际上各方的准备都不充分。 除去陈其凤所在的仓司,其他三个司之中,其中有一个,极力在促成大宋与真腊的木材贸易。这个司,就是那伙袭击者。 还有一个司,似乎想独家垄断真腊与大宋的贸易。这个司就是从街道一侧向所有人放箭的那帮家伙。 最后有一个司,可能也不太想木材贸易能够成功,但是他们与仓司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至少他们不是盟友,所以这个司在战斗来临后,选择了单向袭击者放箭,并且没有与陈其凤协调,也没有在事后露面。 显然这一切,都在围绕大宋与真腊的木材贸易。而贸易,必然跟各方的利益有关。 哪个衙门能从木材贸易中获益,哪个衙门就是那伙袭击者。 哪个衙门能从垄断中获益,哪个衙门就是无差别攻击的射手团伙。 “要搞清楚利益是谁的,就得知道利益本身代表着什么。”楚锐总结道:“当然,所谓利益不外乎升官发财,此事自古如此,没啥好说的。我想要表达的是,如果知道整个事情的真相,就得明白,陈其凤究竟能从阻止这场贸易的行动中,获得怎样的好处,他怎样可以通过这件事,升官发财?” “不必去考虑升官了。”李桢笑道:“两年多过去了,陈其凤不还在管勾的位置上干着么?看来这利益只能是发财了。” 通过阻止贸易来发财?楚锐思来想去,却终究不得要领。还有之前李桢提出的那个疑问,在设想得出来后的现在,重新又开始萦绕在他的心头。木材本就是留给毗湿奴神所用之物,哪来能卖给大宋呢?几伙人真的是为了这件事才火并的吗?为了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你死我活,这又何苦由来? “就像一个拼图,毗湿奴的问题就是拼图里的漏洞,而那啥利益,则是联系所有碎片的关键。”楚锐叹了一口气:“偏偏咱们再没有一点线索,可以用来找到这处关键和漏洞了。” “要不改日再找丁都头问问?”李桢也是大挠其头,当初在京城里的时侯,虽然那种地方充满了各种勾心斗角阴谋诡诈,可终究都是有迹可循并且事出有因,像现在这样依据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来推断整个官场秩序的事情,他还是头次遇上,总觉得力有不逮。说白了,当初在京城,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马军而已。 “算了。再问也问不出啥了。陈其凤既然把丁三郎赶出仓司,说明他根本没打算让丁三郎知道他的秘密。”楚锐站起身来,活动了下手脚,揉揉发酸的脸庞,笑道:“走,到外面去,咱俩独占这艘船的船舱太久,恐怕弟兄们都有怨言了。” 怨言倒是不会有的,两人到了舱外,只见各艘船依旧灯火通明,虽然在往来穿梭的厢军巡逻船的勒令下,没有人大声喧哗,可若是聚起眼神,从那些敞开的舱门处瞧进去,还是可以看到闪烁的灯火中人影绰绰。 流放的日子,既是艰辛的,也是乏味的。楚锐知道罪卒们都在干什么。 罪卒们大多如楚锐一般年轻,虽然日常伙食非常糟糕,可到达岭南后没了路上奔波之苦,不过才几天的功夫,渐渐便恢复了活力和精神,晚上睡不着的多了去了,所以当夜幕来临后,关扑赌彩便成为了唯一并且热门的娱乐活动。 楚锐和李桢跳上大船旁系着的小舟,朝最近的一艘船划了过去,那艘船才是楚锐自己的座船,只是为了先前商谈方便,他们把人都赶了过去而已,留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