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亏本买卖(中) (第1/2页)
扶胥,既然敢号称岭南“宋八大镇”之一,便绝非浪得虚名。以地理位置而言,其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这个时代出入广州的海陆交通重地。以人口商贸而言,虽然远不如广州东中西三城那般繁华,但诸如房屋街巷、商铺酒肆、公廨马圈、寺庙神祠等等,也都是一应俱全的。 只不过,上述这一切事物似乎与罪卒们没有一点关系,因为他们要去的地方乃是扶胥军营,与镇上大约相距5里左右,更靠近广州一些,而且就在江边。 处在队伍最前方的楚锐和李桢,最先看到了军营。视线的前方是一片开阔地,视线尽头处,则是一片宽约五百步显得非常齐整的栅栏,栅栏后每隔大约一百五十步都竖立着木制塔楼,可以隐约看到有兵士守卫其中。军营正门前还交错放置着许多木刺拒马,凛然透露出些许威武的气息。 “这儿无仗可打,把拒马摆在门前干什么?”李桢舔了舔嘴唇,加快了些许脚步:“终于到地方了,楚指挥,其实这段路也不算太远,没有传说中的二十里嘛!我看最多十八里。再坚持一下,马上就有热汤喝、暖衣穿了!” “放心,我还能喘气。都到地儿了,你也就别画大饼了,当初说没有最后的不还是你?”楚锐有气无力地回了一句,再不言语。 眼前的景象已经印证了他在来路上的一个判断,房屋不会有,衣裳也不会有,马默和程师孟不会在这儿为罪卒们准备任何急需的东西!看看那处军营吧,宽度不过五百步,最多也就能驻扎千把两千号人,应付禁军本身还差不多,想加进去近万罪卒完全没有可能。 门前摆放拒马的意图就更明显了。肯定是由于没有给罪卒们准备足够的物资,害怕罪卒们逼急之后作乱冲击大营的缘故。 很快楚锐的判断就得到了证明。 随着军营中响起的一片号角声,兵士们纷纷从军门内涌了出来,绕过拒马,行成数列,然后左右分开,刀出鞘箭上弦,占据了军营前开阔地的四周。 押送罪卒们的猎德禁军则很有默契地配合着扶胥禁军的行动,一个将领策马来到楚锐面前,示意楚锐前往开阔地的中央站住,然后其他禁军兵士有如驱赶羊群一般,将原本拖成一线的罪卒队伍一股脑儿全驱赶到了开阔地里。 “各营分列站好!营指挥打头!”又一名禁军将领策马奔驰,同时不断地挥舞着皮鞭高声呼喊。 罪卒们都是真正的禁军精锐出身,虽然此时又冷又饿,但站队这种事情还是办得到的,也就一刻多钟,近万人的队伍便各自归建,分成了四个营站在了开阔地里。 “营指挥出来!”随着一声呼喊,楚锐和李桢还有刘椋、刘夔,便依言脱离了本营,来到那名呼唤他们的禁军将领面前。 “各位。本将,乃东南第十一将副将李玉简,今后对尔等驻扎、行进、劳作等诸多事宜的看押护卫之责,便由本将担着了。”那将领的身量不高,然而声音却相当宏亮,并且透露出某种自负骄傲的感觉。 对于所谓的“东南第十一将”,在场的几位都是明白的。 在以前,大宋朝在军队管理中实行“更戍法”,所谓“将不得专其兵”、“更戍交错”,各地的禁军都是轮番驻扎在各路州之中的。然而这种“更戍法”存在很多弊病,最直接的一个弊病就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队训练不能保证统一,指挥效率也很低下,战斗力很成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熙宁七年的时侯,朝廷先后在河北、陕西等地方重新恢复了“将兵制”,共设七十九将,每将统兵数千为一军。到了元丰二年的时侯,又把将兵制推行于东南各路,共置东南十三将,这十三将几乎囊括了大宋东南的禁军队伍,而其中的“第十一将”便是常驻广东禁军的统称。 第十一将,归经略司辖制。设有浚将一人,副将若干。副将以下,则是正副指挥使、都头等等。这李玉简既然是副将,在整个广东军队里,算得上地位较高。再看他的年纪也并不老,所以言语中有点自负和傲气,也就很正常了。 对于这些所谓的流囚指挥有啥观感,李玉简毫不在意,他仍旧滔滔不绝地训着话:“尔等在本将管束之下,当遵守法纪、勤勉历事、本份做人,否则本将一定……” “得了!少废话!”楚锐虽然很是疲惫,但还是凝聚中气大声打断了李玉简的唠叨。因为在他看来得罪这个禁军将领根本算不了什么,反正这伙禁军在程马二人的指使下,本就是来找麻烦的,再怎么小心客套也是白搭。还是干脆一点好,大伙儿肚子还饿着呢,身上都冷得够呛,说不准一会有人就要挂了也说不准,谁还有耐心听训话? “别尽说那些有的没的!”楚锐冷然喝道:“馒头有没有?烈酒有没有?衣裳有没有?有就赶紧拿出来!别啰哩啰嗦跟娘们似的。” 李玉简顿时愕然,眨巴着眼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