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行有常 (第1/1页)
东汉朝廷压制不了这种倾向,所以汉灵帝公开拍卖三公之官位、整日沉浸于印度贵霜胡风文化之中“醉生梦死”。曹魏也压制不住这种倾向,最后被轻易翻盘。 然后,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在一统天下后,就忙着乘羊车到处“拈花惹草”,上游社会“醉生梦死”的生活弥漫全国,“八王之乱”后,最终被胡人乘虚而入,中原大地陷入南北朝的乱世之中。 正如前世刘病已在论坛上看到的一些网友所言,如果董卓措置得当,也许可以凭借天下强藩的实力彻底改变这个时局,但董卓的胡化倾向太过严重,暴虐有余而智慧不足。除此之外的最有可能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成功,可惜天意难测,大汉终于没有再次复兴。 怎么合理的给这些农民找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让他们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困局地方,“贫困潦倒”,最终“铤而走险”,这就是刘病已身为统治者,必须去思考的事情。 不多时,在魏相、张安世、丙吉的带领下,天zigong中四百石以上的官员,俱都陆续到来。 很显然,整个在天zigong的官僚系统,在刘病已这个天子的纵容下,已经隐隐分出了三个派系。 新来的谭统似乎还有些怯场,没有加入到这三个派系之中,孤零零的站在一个角落之中。 “臣等拜见陛下!”众臣跪下来拜道。 “众卿免礼!”刘病已挥挥手吩咐道:“给诸位爱卿赐座!” 不一会,数十位侍女进来,给大臣们备下坐席。 “不知陛下传召臣等有何事吩咐?”作为大汉王朝的群臣之首,丞相魏相出列一拜问道。 刘病已将早就准备好的、等书拿了出来。 然后对臣子们道:“众卿先看看朕标明的那些文字吧!” 魏相接过来,先看了一遍。 他看到那些竹简中被天子用红笔描红的文字部分,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些事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联系,何以天子如此郑重的召集所有大臣。 只是别的大臣,特别是张安世、丙吉等人没有看过。 他立刻就问,很显然,会有些得罪人。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张安世。 张安世接过来,看了看,也皱起了眉头,沉思了起来,身为法家大臣,张安世天生就对这些细节的事情比较敏感。只是,同样的,他也没办法将吕氏春秋中那几段被描红的记载与汉室立国以来的灾异联系起来。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的传递给丙吉。 丙吉接过来。更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萧望之。 刘病已看着,心里也有了盘算,很显然,虽然臣子们因为政见和理念不同分成了不同派系,但彼此间还是分出了高低。排出了次序。 虽然现在刘病已看的尚不完整,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老大是魏相,张安世是二哥,丙吉三弟,萧望之则是三巨头之下的第一人。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花了大概半个时辰,所有臣子都看了一遍。 刘病已这才站起身来,问道:“诸卿,可知。朕让你们看这些是什么意思吗?” “臣愚钝,恳请陛下解释!”魏相叩首道。 张安世、丙吉和其他臣子也吩咐跪下来,拜道:“臣等愚钝,恳请陛下为臣等解惑!” 刘病已不由得有些失望。 但他也知,这是很正常的,倘若真有人看出来,那他就得好好查查这人祖宗十八代,免得混进了一个穿越者。 “天行有常,不因舜存,不因纣亡。故,汤有七年之旱,禹有三年之水!”刘病已首先说出这句开场白,为自己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他向前走了一步。望着殿外的呼啸着的北风,长叹一声道:“越来越冷了!这天下,还会更冷下去!” 小冰河,只是刚刚冒了一个头而已。世界大体依然还是很温暖的。 但,小冰河时代的警钟,却依佛在刘病已的耳边响起来了。 望着一副不明所以的大臣们,刘病已索性直接道:“诸卿请看。吕氏春秋上,朕描红的那几段记载:是月也,始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是月也,日月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伏户,杀气浸盛,阳神日衰始凅!” 刘病已看着魏相等人,问道:“诸卿谁知,此段话说得是哪一个月?什么时候?” 魏相答道:“回禀陛下,有云:秋分之日,后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凅,寒露之后,霜降乃至,又十日,蛰虫咸伏,陛下所指的这一段吕氏春秋之记载的时节,当是霜降后的第十日,即九月十二日!” 刘病已点点头,满意的道:“爱卿果然博学!” 然后,他就问道:“赵过,你常往来民间,知农事,亲农意,卿来说说,现在,百姓什么时候种植冬小麦?” 赵过闻言,在旁边众人的羡慕的眼神中出来,拜道:“回禀陛下,现在民间一般很少种植冬小麦,倘若种麦,一般是在七八月之间,最迟不可超过八月下旬,不然,小麦穗小不实!” 刘病已点点头,看着众人,问道:“吕氏春秋,著于秦始皇九年,至今不过一百余年,何以如此短的时间,冬小麦种植时间却提前了这么多?” 刘病已顿了顿后,“斩钉截铁”地抛出自己的论断:“天气在变化,趋势就是一年比一年冷!” “诸卿若有疑惑,请看史官们记载的灾异吧!”刘病已拿起那些史官记载的灾异事件的竹简,表情凝重的说道:“自秦二世二年至今,关中发生了水灾十几次,其中二世二年,夏七月大雨,连雨自七月至九月!” “太宗孝文皇帝初,多雨,积霖至百日方止,后三年,秋连月三十五日,蓝田山出水,流数百里!”刘病已越读越快:“让我们再来看旱灾,秦始皇十二年,天下大旱,六月乃雨,至国朝,孝惠二年,夏旱,五年,复旱,江河水少,溪谷绝。孝文三年,秋旱,九年春旱,如元光四年,夏四月,陨霜杀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