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坎陆回:二荀隐斗,棋差一招 (第3/3页)
桓兵马部署在了右北平郡和渔阳郡的边界,意图不明。 这样的消息令田豫心里泛起了疑云,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转而对鲜于辅说: “我们不能轻举妄动,要不然被袭击后背的不是袁熙,而是我们!” 坐在帐内僵持不下的袁熙和司马懿互相不予理睬,张春华夹在他们当中觉得很为难,左右瞥了瞥彼此斗气的二人,无奈了叹了叹气: “你么你这样干瞪眼可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应对吧。”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哨兵的急报: “启禀将军,右北平郡送来了紧急军情!” 一听到这样的消息,本来坐着一动也不动的袁熙和司马懿居然一齐站起身,这一幕让张春华感到十分好笑,短暂的尴尬不能阻止二人想要迫切了解渔阳方面消息的心情。 接过哨兵送来的密信后,袁熙赶紧拆开与司马懿一同观看。 等到他们看完后本来严肃的表情慢慢舒展开了,袁熙这时再次对司马懿锐利的政治嗅觉 感到钦佩,他放下了手中的书信用稍稍内疚的口吻轻轻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 “不出你所料鲜于辅果真投靠了曹cao,意图在我的背后打算做小动作,幸亏你提前发现并让我秘密联络蹋顿,要不然凭袁尚的能力是绝对没有办法应对的。” 不知不觉间方才间两人之间紧张的对峙气氛,悄然间因这封蹋顿的书信而烟消云散了。 至此袁熙不再对司马懿有任何的信任保留,凡事基本都听从司马懿的建议。 相对于袁熙来说,身处东平舒的曹丕可就没那么轻松了,他没有想到袁熙居然早有防备,事先和“以雄百蛮”的蹋顿相互勾结,以其之道还施彼身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牢牢的看死了鲜于辅,光凭焦触手里的两千人根本做不了什么,这么一来局势的陡然变化使得他精心想出来的计划付诸流水。 就在他为此一筹莫展之际,他收到了郭嘉自广宗送来的密信... 在司马懿的筹划之下鲜于辅动弹不得,明升暗降的焦触被放在了安次,手中仅有两千人根本毫无作用,而蓟城中由袁尚统兵八千余人留守,与故安的袁熙互为掎角之势。 张南催促袁熙增兵也被司马懿所阻拦,不久便传来了王凌退军的消息。 本来一切都在司马懿的预料之内,就在他认为可以稍稍缓口气的时候,忽然间从蓟城方向传来了令袁熙与他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 焦触率领本部人马偷袭蓟城!袁尚中其诱敌之策出城迎战身陷重围! 如此一来时局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司马懿的估算,考虑到袁尚的能力中了焦触的计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些地方令司马懿想不通。 眼下根本时间根本不允许他细想,在袁熙的强烈要求下司马懿勉强同意了他回师救援袁尚,击溃焦触协同防守蓟县,解除后方庭院里的大火危机。 一路上司马懿都在思考到底是哪里令他想不通,直到人马赶到涿县时,突然遭遇了迎面冲过来的一大堆人马。袁熙以为是敌军来犯,赶紧下令准备迎战。 但是随着距离的拉近,对方将旗上写着的字也越来越清晰。 等到他看清对方将旗上所写的居然是个大大的“袁”字时,为首的将领也看清了袁熙的旗帜,但是当他们面对面时不免都十分诧异。 因为率军赶来的不是焦触,也不是鲜于辅,居然是袁尚!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被王凌击溃身陷重围吗?” 袁尚的话令袁熙一头雾水:“什么?不是你派人来说你被焦触围困,蓟城危急吗?” 此时一旁的司马懿完全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坏了!我失算了,居然中了他们的计策!” 司马懿深知现在才察觉已经为时太晚,下意识之下他赶紧对袁熙大声喊道: “将军,我们现在赶紧退往上谷郡!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还没有等袁熙反应过来,身后便传来了震天撼地的喊杀声,紧接着他便看到了张南的军旗,这令他虚惊一场,他本以为张南是协助自己救援蓟城的。 然而当另一面旗帜从张南所率人马旁边出现的时候,袁熙才彻底傻了眼: 居然是王凌的军队与张南一起朝着自己疾驰而来! 此时袁熙和袁尚手中仅有两万余人,而王凌和张南的人马加起来不过三万,这令袁熙起了打算决一死战之心,他抽出了腰间的利剑对着身后的将士大喊: “将士们!我们杀光这些曹贼士卒!” 就在他调动人马准备回身迎击之时,从北方再度传来了喊杀声,很快焦触的人马便朝着冲了过来,与王凌、张南对自己完成了南北夹击。 局势对袁熙袁尚来说已经十分不利,加之焦触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冀州刺史”印鉴对袁熙炫耀说:“袁熙!你那个蠢弟弟中了我家郭军师的计了,现在空城蓟县已经被我所占,我用你的印鉴取得了燕国的全部兵马,你已经没有胜算了,快点下马受缚吧!” 毫无投降之意的袁熙、袁尚兄弟企图顽抗到底,事已至此司马懿本想劝他们归顺朝廷,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等他开口袁熙便率领人马冲向了焦触。 王凌看到司马懿也在袁熙阵中,便暗地里吩咐张南和麾下将领不得伤害他分毫,加上司马懿自始至终都紧紧的保护着张春华,所以手无缚鸡之力的两人才会在乱军之中得以脱险。 双方在涿县展开了大战,最终袁熙、袁尚被彻底击溃,两人带着不足百骑人马狼狈逃亡雍奴,在那里又遭到了鲜于辅的伏击,最终身边仅有两三人护卫的袁熙兄弟以及张春华、司马懿虎口脱险逃往无终,在蹋顿派出人马的掩护下才获得了安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