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_第二百八十四章 滥竽充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 滥竽充数 (第1/1页)

    赵佶指了下唐十一,对众人介绍道:“他就是那位‘泼墨技法’的创造者,唐君。”

    话音一落,室内顿时传出一阵惊呼,如此少年,竟有如此造诣,令人不敢置信。

    唐十一也是给惊得不行,没想到大官家会如此隆重的将自己介绍给这一帮绘画天才们,不由诚慌诚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唐君,你对这幅山禽觅食图有何看法?”赵佶直接问道,没留意到唐十一面前的空白纸张。

    “回大官家,此画技法纯熟,质朴自然,散发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生动趣感!”唐十一冷汗直冒,信口胡谄道。

    “奥,那将你临摹的作品呈上来,让朕看看。”赵楷摆摆手道,觉得这小子可能是太紧张了,干脆看看其画的如何吧。

    唐十一直恨不能凭空消失,这特么一笔没画,呈个鸟‘毛’啊。

    “咦”很快,旁边有人看到唐十一身前白纸,不由惊讶一声。

    “回大官家,小的,小的没有画”唐十一冷汗打湿了后背,只好实话实说。心想这特么还早着呢,又不能象滥竽充数的乐师一样,大家一起吹,还好糊‘弄’。可这绘画是绝对‘混’不过去的啊。

    话音一落,室内顿时又响起一片惊呼。什么?你小子没有画,那你把大官家的话当耳旁风了,这是特么大不敬,轻了要被赶出画院,重了要被治罪的。

    赵佶也是一愣,没想到自己都在这看了一个时辰的书了,这小子竟没动手,虽然有些不悦,但念及这小子是第一次进画院,可就算如此,也不能如此大胆不动笔吧,难道这小子对这幅画有看法,当下心里一动,忍不住好奇道:

    “奥,那你说说这幅画存在什么问题?”

    唐十一自然暗中注意到了赵楷不悦的表情,心里跟着一紧,这自己不会画,要是再‘乱’说,正想直接坦白算了,自己根本不懂什么绘画啊,可话到嘴边又给咽回去了。NND,自己进画院可是大官家钦点的,这要是自己当众说自己不会画,那岂不是打大官家的脸,岂不是当众骂大官家有眼无珠。

    “咳,这幅画……”唐十一硬着头皮道,脑子也飞速运转起来,从陪前世的小颖上课到翻看其资料画册,象过电影似的,急速回忆起与绘画有关的那些知识来。

    “咔嚓”一声,一个画面突然闪现在脑子里,并迅速被定格下来。对,那就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最大的一点差别,即“明暗技法”。

    这中国画一般是靠墨的浓淡来体现‘色’彩的变化,不外乎浓、淡、干、湿、亮、灰、暗七种润染效果。而西方绘画除了主要通过颜料来体现外,还有对光线的独特运用。

    颜料的问题咱现在一时无法解决,对,那就从“光线问题”的运用来说说眼前的这一副画。

    唐十一迅速冷静下来,知道想再多都是多余,干脆一副凝神静思的模样。

    此时,不光赵大官家,满屋子一流画师看到唐十一神思的模样,也本能的凝神静气,期待着这小子能说出什么高见来。

    唐十一知道,在眼下整个绘画技法已达登峰造极的情况下,自己是绝不能在技法上计较的,必须提出一些另人耳目一新的东东来,而这“明暗技法”中的“光线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唐十一反复仔细的盯视着眼前这幅画作,想通过其‘色’彩的变化来发现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并借此提出自己所谓的明暗技法。

    正当赵大官家和一帮画师等得有些不耐烦时,唐十一突然走上前来,来到悬挂的画前,首先对大官家深施一礼道:

    “大官家,小的斗胆说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官家不要责怪。”

    赵佶摆摆手,示意你小子快说,不用这么多礼节。

    “大家请仔细看这三只山雀的‘色’彩”唐十一指着画中间那三只形态各异的山雀,当大家正看得不明所以时,唐十一接着道:

    “相对整副画的‘春’日明亮的基调来看,它们是厚重灰暗的。”

    满屋子人不由面面相觑,这小子究竟要说什么。

    “而从周围的小草和这条树干上的枝条还没完全长出的叶片来看,从时间上,应该是在早‘春’,是‘春’光明媚的日子”

    “各位再请细看,这三只山雀四周的光线变化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唐十一接着问道。

    “嗯,是变化不大”离得最近,观察力又极强的赵楷首先点了点头道,可心中也有点纳闷,这光线难道有问题。

    唐十一通过刚才的迅速回想,清楚了这‘色’彩的明暗关系主要体现在节奏上,而国画由于受水墨限制,使得明暗的节奏感不强。不象西方绘画那样,通过对颜料运用和对自然光线的恰当置入,从而凸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秩序感,从而让人可以明显感受到光的变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