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储备 (第1/1页)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敬请欣赏!乐艺院比结束,吕杨返回纯阳居,再服用一粒小还丹和一瓶锦绣丹,文气渐渐恢复过来,时间已经到了傍晚,黄宗羲等人也都回到别院,但是考虑到吕杨要休息,便吩咐所有人不要打扰。 吕杨于是获得了一段清净的时光,眼看太阳落山,吕杨推开窗户,看着yīn翳的树林和潺潺流水,心中微微一动,形一跃,人已经跳出纯阳居,落到了小溪边。溪水、冰雪、石桥……看着这样田园风光,吕杨心颇为舒适惬意。 沿着小溪徜徉,吕杨走上小小的石桥,心中微微一动,想起种种往事,再也不住,从怀中取出一支狼毫笔,锦绣气灌入,五sè光华自笔尖透出,吕杨以虚空为纸,龙飞凤舞舒畅的写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sè。从流飘dàng),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rì。” 这是一篇赏心悦目的小品文,就这样悬浮在前,和四周景致相映衬。一百多个锦文,字字龙飞凤舞、若行云流水,吕杨这一次书写的是草书,纯粹就是自娱自乐、zìyóu发挥,字字透出浓烈的五sè光华,非常炫目。 “哈哈!”吕杨将狼毫笔放入怀中,就这样立于石桥上,负手而立,望着前悬浮的文章,不感慨万千。 吕丘的记忆如潺潺流水,一一从心中缓缓流淌开来,有时候在静谧的时候,回忆便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自吕丘县的自读书生活,到拜大儒为师,一直到白龙潭书院来修学,其间发生的大事小事,点点滴滴,吕杨都回忆起来,就像是在重新观看一场电影,充满了温馨和玄妙。 “已经不容易了……”吕岩感叹一声,特别是这一次院比,迄今为止,已经拿到了五艺州比的资格,单单是这个成绩,就已经震惊整个白龙潭书院。 等到本月十五,将会继续shè艺院比,到时候仍然是一场苦战,不过吕杨现在已经心里有数了,自己的道业虽然低一重,但是五皇锦绣气和五皇劫气玄妙无比,未必就比不上浩然正气。 在石桥上默默伫立良久,将遥远的思绪收摄回来,衣袖一挥,一个个锦绣文字一一飞入天庭百汇,入主神庭,吕杨转,朝临水山庄去。 山庄前的码头上,一艘大船停泊着,老村长和几个少年拿着几个壶天石匣,正在甲板上装运粮食。 那是一袋袋五谷,正是山庄从秣陵府几大粮行订购的,山庄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趟船运来粮食,如今临水山庄已经成了秣陵府粮行的大主顾。 那些粮商们虽然十分好奇临水山庄为什么对五谷的需求量这么巨大,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囤积粮食的目的就被粮商们自行选择地忽略过去了。 用一个肥头大耳的粮商的话说就是:“只要有白花花的银子给,我可不管你们是用来酿酒,还是用来干什么,即便是谋反的储备,我也不在乎!” 临水山庄消耗大量的五谷,自然不会是用来谋反,而是用来炼丹,不过这个秘密不会对外人说起。 五谷做为炼制辟谷丹的丹材,每一天都需要消耗上百吨,丹房内的大型炼丹炉,一再经过老村长的增设,如今已经增加到五尊,每一尊都是高达三米的大肚丹炉,这全都是为炼制辟谷丹而炼制的丹炉。 每一天,可以炼制近万粒辟谷丹,而丹方经过不断的完善修改,主要的五谷最终改为龙牙米、黄玉麦、五香稻、黄金粟、大玉米,这五种谷物都是经过优选的,在五谷之中蕴含的能量最为浓郁,且在皇朝的多种谷物之中也是优等品。 以优质的五谷炼制出来的辟谷丹品质堪称优良,而且需要的五谷数量大为减少,无形中节省了不少开支,达到最优的xìng价比。 吕杨来到码头边,老村长已经从船上走下来:“吕公子,你来了,看一看吧,这一趟粮行运来的五谷都是最上好的!” “五谷没有问题就行,不过老村长可要jǐng惕,那些粮商为了纹银,缺斤短两总是有的!”吕杨摆摆手,笑着。 “吕公子放心,他们不敢的,上一次有个粮商耍猫腻,被我大骂了一回,我转而去别的粮行订购粮食,他后来后悔地给我跪下了,哭着喊着要咱们重新向他的粮行订粮,发誓再也不敢耍花样,呵呵,为此,他可多赔了好多的粮食!” 吕杨点点头,商人的劣根xìng,不杀鸡儆猴不行。 吕杨随老村长进入山庄,丹房外围,里里外外修建了好几重阁,这些都是从书院的天工坊中买过来的,每一重阁,都是原来已经修好的,然后在山庄中打好地基,生生搬迁过来,花了几千两纹银。 先是参观了每一个阁,如今每个阁里面都增设了炼制辟谷丹的大丹炉,每天可以炼出数量可观的辟谷丹,至于炼丹童子,全都是巫咸村出来信得过的少年。 “山庄的丹房规模还要逐步扩大到十倍,很快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丹材会被送进来,若是没有足够的丹房,很难保证灵丹的产量!”吕杨吩咐道。 “吕公子,这个我省得的,我和黄家丫头商量过了,打算请书院天工坊的人再修建十二座丹房,并且定购足够的材料炼足四十尊丹炉,现在唯一头痛的是炼丹的人手不足,吕公子也知道,巫咸村的村民都是乡下人,老实归老实,但见识不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