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一、貌似合理的不义财 (第2/3页)
芝认为她自己实在不是做保姆的材料,主动辞职走了。而吴冷兰这时也明白了陈兰芝为什么在前面的那些地方没挣到钱的原因,可能都是因为闯了祸造成的。吴冷兰也替陈兰芝悲哀,一个20(岁)出头的姑娘,没有生活经验,脑子又不机灵,干什么也干不好,学什么也学不会,将来怎么办呀! 然而,一个老家政工的到来,不仅打破了这份清闲,还使吴冷兰大开眼界,并解开了刘应姝使用那种怪洗衣粉之谜。 那是个年纪挺大的女人,一进门就跟那几个待岗家政工打招呼,很熟的样子,显然不是来找保姆的雇主。 “这是谁?怎么这么不见外?我们公司有这么老的家政工吗?”高真疑惑地问吴冷兰。 吴冷兰戴上眼镜仔细看了一下: “噢,是个保姆!叫谷大菊,是咱们这里年纪最大的家政工,已经50多岁了。” 吴冷兰还是刚到家好家政时见过谷大菊的。她那时已经在现在这个雇主家干了一个月了,雇主当时只交了一个月的管理费,满一个月了,觉得她干得不错,要求续签,吴冷兰上门续签时认识了她。之所以只见了一面就记住了,一是因为她年龄最大;二是李云告诉她这个人是刺儿头,很难缠,不要多搭理她。 “嗨!我听说换了经理了,过来看看。那个李疯子,当时我就说她干不长的,这就是新来的经理吧?这么年轻啊!” 这个谷大菊大大咧咧地一边说一边进了办公室,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进了沙发。可能以为自己年龄大,跟这些比她小的人不用讲客气吧。 高真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吴冷兰接着她的话说:“是的,这个新经理姓高。你过来雇主知道吗?” “知道,我们那个小姐可好了,整天谷姨长谷姨短的,怕我累着,老是让我歇歇。她最爱吃我做的饭了,还到处去说我做的饭怎么怎么好吃。我今天一是来看看新经理;二是来看看好不好下户。上次你去不是只签了两个月吗?这不,又要到期了,小姐也没说让不让我继续干,我怕她不续签了。小姐带孩子出去了,很晚才能回来,让我在外面多玩一会儿。” 看到谷大菊拉着架子不想走的样子,吴冷兰想:得,只好陪她聊了,正好知道一下李云为何恨她。而高真不愿意听陈谷子烂芝麻那些以前的事,就干脆起身离开,办自己的事去了。 与高真不同,吴冷兰总是耐心地向老家政工了解家好以前的情况,以便进一步熟悉家好的历史,帮高真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李云怎么好像对你很有意见。” “这一次是今年正月十五以后,当时来了好多人,根本分不下去,有些人等得不耐烦了就回去了。” 的确是这样,保姆不是衣服、鞋子,一个雇主一次可以买几套衣服,几双鞋子,放在家里换着穿,但一个雇主一般却只能用一个保姆,就是需要更换也是一进一出,不能重叠。人们对物的需求可以随着年节、时令增加或减少,即有淡旺季,但使用保姆却没有什么淡旺季。有的家庭一辈子不会用保姆,有的家庭一年四季都要用。机关、单位过年过节可以放假,就是那些工厂,到了年关也会停工,惟独用保姆的雇主家不会因过年过节给保姆放假,反而越到年节越需要保姆。然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妇女、下岗职工们哪有如此缜密的思维,她们只会凭惯性思维来行动。要过年了,就要回家团聚,过完年了,没事可做了,就想出来打工,而且还要结伴出门。 于是,每逢年末岁尾,保姆市场就青黄不接,而一过了正月十五,用媒体的话来说就是“保姆大军源源不断涌进”。保姆多了,并不会催生雇主增加保姆数量的****于是只好耐心等待,实在等的不耐烦了,就打道回府。特别是那些年龄大、学历低、又无特长的女人,本来就不被雇主看好,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 谷大菊随着保姆大军“涌进”鹏城后,由于年龄大学历低,也不好下户。幸而她有一手做菜的特长,等了些日子还没下户,正好当时李云利用自己卖包子的设备,也学着柯梅的样子卖快餐,就安排她去做快餐,口头答应有工资的。谷大菊菜的确炒的好,所以那几天快餐卖的也好。后来,有个雇主来挑选保姆时,强调要个炒菜炒得好的,李云就推荐了谷大菊。谷大菊临走时向李云要工资,李云却借口没钱不给她。后来谷大菊来要过几次钱,李云总是用这借口那理由搪塞她。她后来打听了一下,在她后面干的几个人也都没拿到工资,就明白这点儿工资可能是拿不到了。但她不死心,别人都敢怒不敢言,她不怕。骂了几次后,李云只好按每天10块钱给了她几十块钱,但从此李云也就恨上了她。 “我才不怕那个李疯子呢!我什么世面没见过?”谷大菊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正值中午时分,一般也不会有雇主来,吴冷兰也想听听谷大菊到底见过什么世面,于是就静下心来,听谷大菊滔滔不绝地讲。听完以后,吴冷兰的脑子蓦然一亮,刘应姝用那种奇怪的洗衣粉的谜底揭开了。 谷大菊出生在福建沿海地区的一个渔村里,村里的人世世代代有闯南洋的习惯。那些曾经一无所有的人,漂洋过海、九死一生地流落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异国他乡,从干码头苦力开始,一分一厘积攒了一点儿血汗钱,然后用这点钱当本钱,做点儿小生意,慢慢发展起来,然后衣锦还乡。于是,“闯南洋,挣光洋”成了村里年轻人的理想,那些不想冒险,安分守己过日子的人被嘲笑为“懦夫”、“胆小鬼”。建国后,我国的边防政策限制了他们的出境,许多国家的移民政策也越来越排斥偷渡者,“闯南洋”的现象逐渐减少。 但是,八十年代初,随着近在咫尺的香港的日益繁荣,他们骨子里那不安分的因素又在蠢蠢欲动,开始往香港偷渡去挣大钱。而且,不仅仅是男人偷渡,连女人也加入了偷渡大军。 香港虽然很近,但偷渡风险一点也不比闯南洋小。 闯南洋有当劳工过去的,有偷渡过去的。偷渡者偷偷爬到开往东南亚某个国家的货船上找个地方藏起来,一路上风颠浪簸、缺食少水,但起码是在船上,还有点儿安全保障。就是被发现了,船主也会无可奈何,顶多找个最近的港口赶下船完事。 而偷渡香港多数选择的是游泳。他们乘车来到离香港最近的海边,找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躲过边防巡逻队,偷偷下水,向着灯火辉煌的对岸游去。一进入深水区,就一点安全系数也没有了,若腿抽了筋或碰上海里的什么东西,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上天保佑,他们筋疲力尽地游到对岸,赶紧换上装在密封袋里的干衣服,然后躲过香港的海岸巡逻队,这才算偷渡成功。 也有用船偷渡的,那样人身安全些,但是需要一笔不少的钱,而且目标太大,容易被海上巡逻艇发现。所以,他们往往冒险选择泅渡的方法。 偷渡香港虽然冒的险不小,结果却不如闯南洋那样辉煌,几乎所有回来的人都是被驱逐出境的。 谷大菊说她就是这样的。那时,她看到同村姐妹虽然是被驱逐回来的,但也给家里邮了不少钱,于是,她也动了偷渡的念头。因为她那时太需要钱了:两间破屋摇摇欲坠、公公有病急需治疗、两个儿子眼看要上中学。虽说是包产到户了,可她和老公种那几亩薄田无论如何也供不起。经过与老公商量,他俩决定找几个老乡一起偷渡去香港挣钱。 那天晚上,风雨交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