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末夹缝中_第四十四章:山西的人和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山西的人和物 (第1/1页)

    崇祯六年。

    十月。

    在崇祯皇帝开始惦记传国玉玺的时候,唐溪东已经将传国玉玺丢在一边,忙碌其他的事情了。

    在蒙古插汉部开始归附在他的羽翼之下后。

    新征调组建的蒙古骑兵已经达到了两万人,其中还有草原上其他小型部族加入其中。

    唐溪东承诺为他们提供保护。

    前提条件是,他们游牧的牲畜必须定期在边境集结进行交易。

    因为河南以及川、楚两地战乱不断。

    外来的商队商路受阻。

    唐溪东不得不将商业中心开始向北方太原府转移,商队的商路也由河南改为了自京师地界入晋。

    山西的商业环境相比于此时大明的其他地区要远远好的多,至少很干净。

    没有沿途的剥削,还有新兵沿途护卫。

    关于商业税的征收也根据相关条律而行。

    统一定制,官府监督,并提供商队投诉通道,极大的保护了商人的利益。

    同时,唐溪东手下创办的大型露天煤矿、纺织厂以及罐头厂、香皂厂、皮革厂、自行车厂都开始在厂房扩大之后,产量增加。

    手中的资源多了,特别是在冬季需要煤石产量极大之后。

    唐溪东手中的贸易再次上升了一个阶段。

    除此之外,唐溪东还开放了边关,允许商贸实力强大的南方商队进入边关,贩卖货物、收购牛羊等。

    此时,唐溪东手中的商队收购能力已经达到了饱和,如果一味压制外来商队不允许北上草原,对于蒙古草原的大小部落来讲也是极大的损失,一场大雪下来,便会冻死数千数万的牲畜,这就属于违反商业定律了。

    在外来商队获得出关许可的同时,唐溪东也顺势将关税这一概念摆出来。

    你挣钱得上税,天经地义。

    在蒙古人归附之后。

    唐溪东手中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七万之多。

    之前一味的追求数量,对于军队的建设并不是好事。

    而且其中很多人还是自河南而来,在按照异地驻守的原则划分兵力之后。

    古人思乡,大家再军队中随着长久的驻扎异地,思想开始动摇。

    于是唐溪东开始对于新军进行了相应的政改。

    首先便是定期分批请假制度,每个新兵在一年之中,除战备状态之下,都可以享受为期一个月的请假制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选择假期天数。

    但必须分批进行。

    其次,便是解决河南兵以及其他尚未成家的兵卒的成家问题。

    之前,唐溪东希望的是一批无牵无挂的敢战之兵,但在兵卒增加之后,现在真正无牵无挂的兵卒已经数量不足其中十一。

    兵卒心中有牵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了小家,便有了大家的概念,懂得包围小家,便知道大家不稳小家无宁。

    特别是对于河南迁移而来的兵卒来讲,在山西成家就相当于落了根,对于唐溪东来讲是有好处的。

    于是唐溪东提出了解决军中兵卒成家问题的相关行动。

    解决方法只有一条,那便是在半年期限之中,成家的兵卒,可以得到官府奖赏的十两白银以及一石粮食。

    有奖赏,便是鼓动。

    唐溪东的预计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入冬季节,暂时不会出现大的战争苗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