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末夹缝中_第四十六章:崇祯七年的那些事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崇祯七年的那些事1 (第1/1页)

    崇祯七年。

    上元节。

    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昭告天下:自太祖灭元,北元挟传国玉玺北逃草原,二百余年,汉人国之祥瑞、权之图腾,不现人间,去岁,山西巡抚唐溪东率军北进草原,与后金大战,斩杀女真万人,自蒙人酋首讨传国玉玺,护玉玺归国,奉献朝廷,其行甚得朕心,朕欣慰之至,今昭告天下,玉玺归明,以万民同乐、举国欢喜!

    这一昭告天下,基调定的很高,形式搞得隆重。

    但其中韵味深长,对大明形势有几分了解的读书人只要稍稍品读,就能解读出不少深藏其中的含义。

    首先,崇祯昭告天下,传国玉玺重新回到汉人手中,也便是被他大明王朝的最高皇权者所掌控,天道循环,事有所指,他崇祯在位得传国玉玺,便是天选之主,明正而言顺,天意所指,大明中兴可期。

    这是给全天下子民打气,你看,老天爷都在助我,大家同心协力,共赴大明中兴盛世。

    其次,文书中直接引用山西巡抚唐溪东这一官职称谓,便是对唐溪东的赏赐,也是暗中承认了唐溪东对于山西的占领和控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唐溪东献上如此重要具有极其深重的象征意义的传国玉玺,昭文中却只字不提对于他的赏赐,因为赏赐已经在山西巡抚四个大字中得以施恩。

    但,崇祯真的会愿意让唐溪东就此轻易得到山西吗?

    不会,举国皆知,唐溪东其实与朝廷不是一心,此人乃是反贼出身,所行之事也是反贼之为。

    那么崇祯不怕天下人笑话他容忍一个反贼潜伏卧榻之旁吗?

    这便又是第三次含义的体现所解决的事情了。

    这最后的第三层含义便显示出崇祯高绝的政治智慧。

    为什么一定要在诏书中,把山西巡抚唐溪东点出来?

    因为这个官职在给予唐溪东实惠的同时,也给他套上了一个大明高官的套子。

    你唐溪东受我大明朝廷招抚,身为大明外放大吏,一省之巡抚,如今举国都知道你是我大明朝廷的官员,如果你再所行造反之事,对于天下人而言,那么你的反贼面目就将彻底揭露与世人面前。

    三番五次受朝廷恩惠,三番五次行造反之事,届时你唐溪东就是大明逆臣,是反复小人,是违背大明子民意愿的罪人。

    这便是崇祯皇帝在昭告天下的文书中点名山西巡抚唐溪东的深切含义。

    那么对于唐溪东来讲,崇祯皇帝藏着的这一手对于他有影响吗?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如果唐溪东想彻底撕破脸皮,不顾一切造大明的反,那么显然就没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造反不需要顾及脸面也不需要顾及什么天下人的意愿。

    但唐溪东不是这样的人,他的行事与陕西反军彻彻底底的造反不同。

    他只是想守着一方土地,治理一方土地,造福一方土地,虽然他的行为实实在在是造反行为,但面子上他还维持着大明官身这一座金身。

    在山西来讲,没有影响,因为山西的百姓已经在唐溪东身上得到极大的恩惠也因为他们已经离不开唐溪东的支持和保护,还有看得到摸得着越过越好的日子。

    但是在山西之外,唐溪东一旦再有什么造反的行动,便会被大明的百姓所唾弃和不信任,这就会给他造成极大的隐患,得到地方得不到民心。

    一个造反的大明官员和一群造反的大明百姓,是两种差异极大的认知和看法。

    唐溪东在正月月末,得到朝廷传下的文书和山西巡抚官印、官服,来人依旧是当年的老熟人,那位专门上门送官服的太监刘允中。

    千年,后金入山西,这位公公可是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就投奔主子去了,看来确实隆恩浩荡,崇祯竟然没有因为他的不抵抗行为重罚此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