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俗与鲜活的坚守 (第1/1页)
通俗与鲜活的坚守 ——读赵炎宽的长篇社会风情小说《六味人生》 丁凡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与赵炎宽在同一个大院工作,一个锅内耍稀稠。知道其阅历丰富,观察细微,长于思辨,见识脱俗,常有文章见诸报刊,且因大多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很讨领导喜欢。 多少年不见了。今年初,他突然送我一本章回体的社会风情小说,曰《六味人生》。令我惊讶的是,这本99个章回、40余万字、涉及200多个人物的浩繁巨著,与他以往的文章面目迥异,妙趣横生。 我顿时兴趣盎然,想探究其成功的奥秘所在。 一 我翻开书目,一股清新活泼的气息扑面而来。许多孩提时代,跟随长辈到“茶馆酒肆”听“说书”的感觉又浮现眼前。书目对仗,语言质朴,暗设玄机,上下勾连,捧读之下,让你欲罢不能。 作者很会勾干故事。开篇便以阎罗王趁元旦佳节到阳间私访,将本书的社会背景、主要矛盾、主要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焦点等撮合一起,晾晒出来,为故事的展开和推进开了个好头。并且善于设扣,在故事结构上暗藏玄机,制造悬念,学习四大名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手法,在内容上下真功夫。比如第二回,作者匠心独运,在一系列层层叠叠的铺垫之后,笔锋一转,用说书人的传统套路说:“那么,张三的魂灵儿怎么受审?周大梅何以嫁了八家?张吉祥和孙晓芳怎样勾.搭成.jianian?周振标、周振胜这对孪生兄弟因何同母异父?张三与儿媳‘有一.腿’又是何故?这一连串的问题,下文将逐一揭晓。” 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把读者的心给绑架了,捧在手中的书不忍放下,不由人心急难耐地向后翻看。 二 生活根基是写作的源泉。请看开篇第一回,作者写街道上游行的民间社火,多么精细,多么熟捻:装饰一新的彩车在城区缓缓驶过,每辆彩车后面,分别有锣鼓、腰鼓、管乐、彩龙、彩扇、彩狮、秧歌、竹马旱船、桃花篮、荷花龙等一系列具有民间文艺特色的节目在尽情表演;特别是民间艺人的“火龙舞”,更是吸引了广大游客的眼球。辘轳圈、三叠脊、龙上桌、龙口喷火、龙缠柱等独特的造型惊险奇特,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其叙事性表演情节,博得了观众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再看那迎亲车队的仪仗,写的多么内行:“一少女举着金色的仪仗,接着是排成四列手举长号的号手。号手后面是四列胸挂礼鼓的鼓手,及四列整齐划一的仪仗队员。四个身着奇装异服的美少女抬着高三米、宽四米,用藤木镶嵌的新郎新娘婚纱照紧紧相随。豪华婚礼车队也别具一格,打头的是一辆8.5米长的超长豪华黑色‘林肯’,紧随其后是45辆崭新奥迪A6黑色轿车,每辆车的车门把手上扎着统一的粉红色蝴蝶结,后挡风玻璃上统一贴着编号,从1号一直贴到45号。更让人咋舌的是,轿车车牌号从G02501开始,随后是G02502、G02503……一直排到G02545。”特别是那“以16.80万成交的吉祥号00544,谐音是‘动动我试试’!霸气十足,象征威严,犹如黑社会老大,‘九天十地唯吾独尊,五湖四海舍我其谁!’” 再如对农村“换亲”“转亲”的描述,对煤矿找“替罪羊”“假法人”“入干股”的揭露,对乡间无赖打架、用死狗扔车轮底下讹人、合伙设局“碰瓷”敲诈,在田间地头、井台场院说的那些“酸故事”“俏皮话”,都是生活底子深厚的表现。 还有那挂在嘴边的群众语言,当然也是熟悉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秤砣掉到鸡窝里,鸡飞蛋打;瓮中捉鳖,十拿九稳;吃了柳条屙笊篱,一流胡编的能力;破风箱改棺材,风流了半辈子,今儿倒装起人样儿;老虎头上捉虱子,找死(虱)啊;戴着孝帽去道喜,自讨没趣;花心萝卜充人参,冒牌货;晒干的软枣,缩成一团……”这些都是挂在作品人物嘴边的话,有时几个人用歇后语对话,竟成了歇后语接龙、连环套。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仅引用的歇后语就有400多条,所涉及的人物层次和生活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七十二行当、方方面面的生活都很谙熟、有底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