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见龙在田 (第1/2页)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秦王独自战过两回,一回没赢,一回没输。 第一回合,问路石子扔进朝堂深海没有荡起半点涟漪。 “虚心好学”的秦王把圈禁在阳人聚为周天子守祀的周君后人请入朝,说要请教周礼。 周赧王死时寿数一百,他那永远没机会即位的儿子现年也有百岁,白发苍苍鹤皮森森。 “文王十二而冠,十四生长子邑考,十五生武王……” “天子、诸侯十二而冠,因十二年岁星一终也。” “诸侯之子二十而冠,天子之子早冠……” 老人说话像是温阳晒水,熏得满朝昏昏欲睡,连秦王自己都去会过周公。 啰嗦话结尾,秦王长身跪谢道一声受益匪浅,然后委婉向仲父和朝臣提意见:人家天子十二而冠,寡人都二十了,是不是…… 相邦表示:秦惠文王与昭襄王都是二十二加冠,秦不学周礼,秦须遵秦制。 众臣附议:人君加冠,意味着兼领兵、政、监察三权,年少难承其重,秦制优于周礼。 蒙恬蒙毅王贲李信,秦王随侍的一众小伙伴都不到二十岁,要么上不了朝,要么还是执戟郎,全都还没有说话的分,所以这一场朝战,秦王单枪匹马败得毫无悬念。 什么“择善而从”,什么“不破不立”,秦王再多理由都被朝臣悉数驳回。 “周礼曰‘冠而生子’,今我王未冠而有长子,秦既已破周礼,奈何又遵学之?” 此话出自昌文君,华阳太后侄子,相邦属下左丞相,辅助吕不韦总领百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四句话密不透风,秦王只能承认“尚无力领政”。 秦王下朝把沿路柱石拍遍,他也想用剑砍啊,没加冠连带剑都会被唠叨只能用拳。 屁!没儿子你们唠叨国君无嗣社稷之危!有儿子你们唠叨未冠生子礼法不合! 如果被朝臣驳斥不算倒霉,那么被三宫太后诘难也不算难堪。 华阳宫在渭水之南,洵美庄严,如同它的主人。 三位太后高堂跪坐,华阳居中,夏太后居右,王太后居左。 华阳太后,孝文王正妻,秦王嫡祖母,因收养秦王之父而入主华阳宫,执掌后宫十余年。 夏太后,孝文王之妾,秦王亲祖母,因是秦王之父生母故而长居大夏宫,位在华阳之下。 王太后,庄襄王之妻,王之母故称王太后,入主甘泉宫,后迁居雍城大郑宫。 除此三位太后,孝文王和庄襄王的其余诸姬在王位更迭之际就被撵去离宫等死。 这三个后宫角逐的胜利者,秦王他爷爷的女人,爹的女人,终于撕破脸要为他选女人。 王的脸色好似大地吞没斜阳,他唯一能为自己保留的权力即将丢失。 他盛宠没有根基的琰,刻意冷落华阳太后母族的楚姬和夏太后母族的郑姬,乃至斥退青梅竹马的赵女,就是告诉三宫太后:自己的王后自己立。 三个女人全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好似谁都有不得已的理由。 华阳首先发难:“秦楚联姻,乃是国策。” 秦宣太后死前为孙儿定下婚约,第二年,十四岁的华阳被楚顷襄王嫁给四十岁的秦太子安国君。 华阳无子的原因也不一定是自己不能生养,她受宠的那些年安国君早已有心无力。 华阳是这一国策的献祭品,如今又成为这一国策的推行人。 相比华阳风韵犹存,年过天命的夏太后已是风中之烛,咳嗽连连气喘吁吁。 “国策是几十年前的国策,子楚不就另娶了嘛,要我说呀,扶苏他娘就挺好。若是立了她,长子就是嫡子,嫡长子是一个人,可防储君之乱。” 两位老太后听过昭襄王当政的腥风血雨,也在孝文王后庭历过兴衰沉浮,凡事深思熟虑。 王太后不一样,艰难困苦世事无情也不能消磨她的天真。 亡夫的宠爱和情人的滋润让她笃定:男婚女嫁当以情意为先。 “娶妻就是娶妻,什么国不国乱不乱,爱谁就娶谁。他床上的事犯得着我们来管吗?” 华阳嗤之以鼻:“他是秦王,婚事就是国事,要论皮rou之欲,他娶个娼妓最好!” “我……我的意思是,这是他自己的事。他跟谁好,我们没必要替他拿主意。” “他与谁好,一回事;谁主中宫,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