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回 开朝大会 (第1/1页)
大盛王朝的朝会,根据其出席人员的秩级、数量,又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一般由皇帝主持召开,京城中重要的文臣、武将以及诸侯、诸国使臣均要出席,真可以说是群贤毕至、显贵云集,所议的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正月十五日是固定召开“大朝会”的时间,这场大朝会也被称为“春会”,另外有一个固定召开“大朝会”的时间是九月十五日,又被称为“秋会”,另外当朝廷遇到难以决断的重大事项,如国内叛乱、对外战争、立储废储等,当朝皇帝也可以选择通过大朝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 “春会”召开之后,这一年的施政方向和重心也就确定了,各级衙门以此为纲领布置本衙门的工作任务,标志着国家机器的正式运转,所以正月十五的那场大朝会,又有“开朝”的说法。 弘文六年的开朝大会,注定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局面;前有“文官”“外戚”之争,如今又搅进了“帝”“后”之争,原本文官、外戚、武将三足鼎立的格局,霎时变为四方博弈的局面。只不过“帝党”这支力量仍然潜伏在水面之下,而皇帝有意通过这次大朝会,决心将自己的心腹力量搬上台面。 皇帝的自认为的“心腹”,其一是外太尉丁式程,其二便是光禄卿张忌傲。不过这两人能力一般,主要是不掺和“文官”和“外戚”之间的争斗,放在“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不过是占个坑而已,免得这些高位被这两派的人抢去。 真正被皇帝视作有能力又有忠心的,便是如商允臣、郎绾之类的清寒士子出身、不被“文官”“外戚”待见的中下级官吏。自从刚上台时商、郎二人被群臣如潮水般的弹劾奏章赶下台后,皇帝接受了教训,将这些人安插在不起眼的位置上,以免他们被崔正、杨坡的人赶尽杀绝。 不过皇帝中意的“心腹”之中,有一点尚有欠缺,那就是他们或是像丁式程一样对官场上的争斗毫无经验之人,或者就是像商、郎这样一根筋往前冲却不知道提防暗算的人;更为重要的是,皇帝身边缺少一个摆得上台面的重臣支持。 丁式程、张忌傲这类将门出身的,纵然能够提到“三公九卿”的高度,但是无论是经验还是智谋,与崔正这样的新贵都差了一大截,更无法与杨坡这样的“三朝旧臣”相比。商允臣、郎绾之流固然有能力、有忠心,但是出身低贱、背景太弱,纵然有皇帝的鼎力支持,也难以与“文官”或者“外戚”抗衡。 刘彦钊放眼京城,竟然找不出一个能够协助自己扩大权力的帮手。不过就在最近,他忽然注意到一个人,一个因当年的“太子逆案”被牵连、外放的大人物——原大将军、现安西将军周绰。 当年高祖皇帝刘义臻在病榻上曾与刘彦钊有过对话,那时刘彦钊对自己把控朝政没有信心,特别是对如何处理崔氏外戚与开国重臣之间的矛盾忧心忡忡。那时老皇帝对他说过,如果真的到了崔氏一党与杨彦坡一党斗得你死我活之时,可以重新起用周绰。 周绰当年因为“太子逆案”被贬黜边疆,而新皇帝重新重用他,就是对他施恩;以周绰的性情,必然对新皇帝忠心不二。这是刘义臻的天子心术,也是留给儿子的重要遗产。 当今的朝局,“文官”“外戚”虽然频频斗法,但是基本的格局还算稳固,两派也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境地;但是刘彦钊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启用周绰,他想尽快改变这个局面,在“三公九卿”之中安插更多的心腹爪牙,以助他把控全局。 在这次“春会”上,皇帝已经做好了准备将自己属意的人调入京城、安排在重要的职位上,所以兴致非常高。这次大朝会的前半段照例是各级官吏的工作汇报,而下半段的重要人事任免才是这个“春会”的高潮部分。 今年的大朝会召开之前,除了太仆卿柳万乘已经提出辞呈,宗正卿李自源因母亲过世也提出辞官守孝;此外,出现的最大空缺则是“三公”之外最显赫的“大将军”一职——原本的大将军、荆侯李元疾因病不能视事,他的儿子代其向朝廷提出辞呈。 太仆卿、宗正卿和大将军三个关键职位同时出现空缺,而且原本的三位高官非常巧合地属于“文官派”“外戚派”和“武将派”三股势力。这在皇帝眼中看来是极好的机会,他可以借此在这三个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人,再加上原来的外太尉和光禄卿,那“帝党”的势力就足以与“文官”“外戚”两派相抗衡。 然而崔正、杨坡乃至周沐一早就收到了崔太后的警告,对于皇帝的愿望,崔正和杨坡难得的意见一致、坚决反对;不过表面上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激烈争执,实际上却是把皇帝的任命提案给否决掉了。而以周沐所代表的儒生、“中立派”,则是态度暧昧,不作任何表态。 对于这样的局面,皇帝虽然已有所预料,但还是忍不住大发雷霆;然而冷静之后,他深深地预感到这次大朝会的背后有着崔太后的影子。 “暂且休会,半个时辰后再行议事!”皇帝因怒拂袖而去,小黄门李亦德向朝臣们宣布道。不过等皇帝走出了“正阳殿”的大门,李亦德又跑回殿内将上御史周沐和光禄卿张忌傲宣进了一旁的偏殿之内。 偏殿中,皇帝怒意已消,却对周沐在朝会上不支持自己颇有微词;然而周沐向皇帝表明事先收过太后的口风后,皇帝也不再对他深究。 “太仆卿、宗正卿和大将军三个职位显赫,左丞相与中太尉都想要让自己中意的人接任,独独不让朕有所染指,当真可气!”皇帝叹了口气,说道,“恐怕这二人事先也收到过太后的口风,商量好了一起来阻击朕的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